吳敬梓簡介
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本為安徽全椒人。相傳他出身名門望族,自幼飽讀詩書,才思敏捷,擅於小說及詩詞創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譽。今人得知吳敬梓的簡介,主要是從他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吳敬梓紀念館的外牆之上,除此之外,外界關於吳敬梓的簡介及生平事跡,流傳得並不甚廣。
吳敬梓畫像
吳敬梓家學淵源,一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青年時代,遭逢家道中落的吳敬梓仕途之路屢屢受挫,飽嘗生活艱辛,親眼目睹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科舉制度的罪惡,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時而可見筆法辛辣,抨擊社會制度的相關內容。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他的傳世之作中,以《文木山房詩文集》、《文木山房詩說》等作品最具代表性,而今人談起吳敬梓,最為津津樂道的,當屬他晚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
據說,吳敬梓創作《儒林外史》之時,大清科舉制度依然腐敗不堪,賣官鬻爵現象時有發生,許多身負奇才的青年學子因此被長久埋沒,無緣官場,因而大清吏治也越發腐朽,這些情況在吳敬梓簡介中並未詳細談及。
作為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文學價值不言而喻。民國大文豪魯迅先生盛讚其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作者吳敬梓以反對科舉制度與封建禮教的中心思想貫穿其間,生動地諷刺了追逐功名富貴而帶來的虛偽、醜惡的社會風氣。
吳敬梓是怎樣的人
清代偉大的小說家吳敬梓是怎樣的人? 提起吳敬梓,人們首先就會想到他的不朽名作《儒林外史》,其創作水平達到了他一生文學創作的巔峰,然而說起吳敬梓的為人,則必須客觀地評價。縱觀其五十四年的短暫人生,前半生的吳敬梓少年成名,家境殷實,生活富足,是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富二代,後半生則經歷了由富貴之家落魄至窮困潦倒的命運轉變,加之親眼目睹了官場腐敗與底層百姓的疾苦,遂變得淡泊名利,知趣高雅,將半生心血傾注到文史編著上,這才成就了清代文學大家的美名。
吳敬梓像
其實,關於吳敬梓是怎樣的人,坊間還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流傳。有人稱其終生無緣官場,乃是由他憤世嫉俗的性格而起。
相傳少年時期的吳敬梓思想較為激進,時常縱情悖禮、放浪不羈,是一位游離於封建正軌之外的「敗家子」,因而多次遭到封建家長訓斥。早在家世敗落之前,他便有一身不向封建勢力妥協的傲骨,年過而立之後,他離家移居南京,本以為可以時來運轉,誰知到了南京後,經濟更為窘迫,潦倒至賣文度日,甚至落魄到以藏書換米。
寒冬臘月,吳敬梓邀上三五好友,繞城牆步行幾十里,邊走邊悲歌長嘯,直至天明,眾人大笑著散去。這種文人間清貧過冬的日常活動,被吳敬梓稱為「暖足」,既為御寒,又是一種簡單的戶外運動,不難看出,吳敬梓在清貧中依然保持的的豁達與豪爽,他是怎樣的一個人,由此可見一斑。
對吳敬梓的評價
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素有安徽第一文豪之稱。他出生於全椒縣的世族大家,自幼酷愛詩書,少年時就以風采風流而著稱,只可惜成年後家道中落,命運多舛,一生與仕途無緣。吳敬梓晚年醉心書法及小說創作,著有深刻揭露清代官場黑暗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堪稱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瑰寶,因而世人對吳敬梓的評價頗高,稱其為十八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
吳敬梓作品
其實,除了文學成就之外,全椒當地的吳氏家族的後人對吳敬梓的評價更為全面。據吳氏宗親介紹,吳敬梓生性豁達,交遊廣闊,與清代許多的文人雅士都有交往。清代文人多好飲酒賦詩、行酒令等風雅遊戲,觥籌交錯,酒至半酣之時,吳敬梓常有驚艷之筆,其出眾的文采往往就在遊戲之作中表露無遺。
不幸的是23歲那年,吳敬梓的父親去時,吳家陡然敗落。面對那些如狼似虎侵吞祖業的近親,吳敬梓感受到世態炎涼,道德淪喪的悲哀,加之當時的清朝科舉制度已趨腐敗,身負曠世才學的吳敬梓功名無望,遂變得憤世嫉俗,縱情悖禮,於33歲那年搬離故土,移家南京。
在南京生活的那段歲月,吳敬梓雖生活清貧,時常需要靠賣書賣文度日,卻依舊喜愛呼朋喚友,文人小聚,時而出錢接濟同樣清苦的文人,時而與一眾好友冬日繞行城牆大搞「暖足」活動,甚至為了帶頭修建祖祠,不惜將最後的祖產全椒老屋變賣,因而這一時期,人們對吳敬梓的評價是「樂善好施卻放浪不羈」。也正是在這段歲月裡,他將畢生的精力與才學譜寫成一部不朽的名作《儒林外史》。
吳敬梓晚年自稱
清代著名小說家,《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晚年自稱「文木老人」,關於這個雅號,很多人猜測是因其家有「文木山房」之故。指物為名,吳敬梓晚年的自稱倒頗耐人尋味。
吳敬梓像
其實,吳敬梓晚年還曾自稱「秦淮寓客」,原因是他的家鄉安徽全椒縣因故遷移至江蘇南京的秦淮河畔,因而以「秦淮寓客」自居,倒也十分貼切。
晚年的吳敬梓歷經磨難,飽嘗仕途艱辛,已然看透清代官場腐敗之現狀,再也無心功名,反而安於平靜的田園生活,於清貧度日中專心埋首文學創作,也是在這一時期,各類詩歌、散文,及史學著作在他的筆下大放異彩,尤其是一部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問世,更奠定了他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泰斗」的傑出地位,因而儘管吳敬梓的人生僅短短的五十四年,卻為後世留下了輝煌的文學著作和珍貴的史學典籍。
近代研究者對吳敬梓晚年自稱「文木老人」之舉多有猜測,有人認為此雅號中包含勵志內涵,也有人猜測取「文木老人」為號,代表作者已然決心告別仕途,將自己後半生的心血傾注到完成這部深刻揭露官場黑暗的批判類小說《儒林外史》上,是矣非矣,真正的緣由早已隨吳敬梓本人長埋地下,今人也只能通過拜讀這部不朽的文學名著,用心領略晚年的作者醉心筆耕,看淡名利的超然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