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寫了《莊子》一書,這本書在歷史與其他經典著作一樣具有同樣地位。後代的君王都莊子尊為聖人,足以說明莊子著作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影響。
莊子一書,十餘萬字,全書劃分為三個類別。
內為莊子精神核心,表現為對精神追求的自由,認為人應該達到道的境界,對社會形態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書裡表達的追求自由,不受外界名利束縛的思想特別感染人。認為自身應該在不追求功名利祿無用之人但卻是一個有才有思有追求有抱負的人,不為外界所累,不為外界所擾,保持內心的自由,這是一個人應該有的一生的準則。
大道之理。認為道是天道。得道有兩個方法,一是齊物,天下萬事萬物都一樣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不應該區分對待,沒有尊卑貴賤,這樣才能更好的保持心靈的自由;二是體道,就是去感受去體驗去面對人生所遇之事所遇之人,應該放下成見,正面應對。他對社會體制的認識和觀點。這個理論比較特別,崇尚古代的至德而治,認為無聖則無道,他的國家構想認為應該回到上古時代,主張按自然本性不需要過多的聖和德。
莊子散文則充滿了哲學寓意。內篇的逍遙游幾乎成千古獨唱,豐富想像力,雄偉的語言境界,然並非脫離根本,所敘述有理有據,震撼心魂。外篇主要是內篇的延伸和解釋,因為和老子思想有共性,外篇文章也結合了老子的思想。外篇寫了許多富有哲理的事跡。
雜篇包含了許多神話寓言,通過寓言表現莊子思想。
莊子的政治主張有哪些
莊子這個人呢,他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非常全面的,規劃的仔仔細細,從什麼探討宇宙,到個人的細節修養,在書裡面全都涉及到了。在這裡,我們就來談一下莊子的政治主張。
莊子畢竟是傳承自某個「我的舌頭還在」的偉大政治思想家,因此,在莊子的思想裡面,關於「無為而治」這個話題的探討也是很多的。畢竟是前輩,該有的尊重還是有的,也是認同的,要不怎麼會成為一家呢。
無為是怎麼做呢,其實說白了,就是放手不管讓它自己發展吧。百姓呢,想種地的,就讓他種地;想睡覺的,就讓他睡覺;想唸書的,就讓他唸書;想做木匠的,就讓他做木匠……國家是需要一個名義上的統治者的,可是這個統治者是不應該管事的。順應民意,讓他們自己玩自己忙活自己的去吧。最多最多,就是引導引導他們。而且引導的這個力度問題,肯定不能大了,能少干預就少干預。
還有就是,愚民。怎麼弄這個呢?給百姓好吃的好喝的,可是,不要讓他們太有思想。想多了,就想錯了,不動腦子最好。不動腦子的百姓呢,統治起來,也不會太吃力;想法少呢,叛亂之類的也會少,大逆不道之類的事也少。這樣多好啊,既簡單,又省心。
莊子的政治主張裡面,給百姓自由是不錯的,不過愚弄他們可是萬萬不能的。
莊子心齋聽息法
心齋出自莊子人間世裡的寓言故事。莊子寫的寓言故事有很多,往往用人物對話來闡述道理,有自己與朋友的對話,有自己和鳥蟲的虛擬談話,也有孔子和別人的談話。用人物口說的方式講起道理來既通俗又方便理解。這心齋的寓言就是以孔子和學生的對話來曉喻哲理。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顏回對孔聖人說,衛國的國王性格自大,霸道蠻橫,我該如何和他溝通呢?孔聖人教導他先提高自身修為,做到完全靜心,遵循心齋。孔子學生又問道,怎麼樣才是完全靜心,孔子說,學習心齋必須從這幾個步驟開始。
第一步先學著聽。聽,不是聽鼻子或肺部如何呼吸,也不是聽自己腦子裡念頭的變化,或者氣息的變換,而只是用耳朵安靜的聽自己的氣息。只要聽自己的呼吸就可以了。聽著自己氣息進出,沒有了其它雜念干擾,漸漸的連呼吸也沒有了,開始想睡覺。這樣就能做到放鬆,身心融合一體,靜下了心。心齋就是除雜,歸心,歸氣,直到虛無。再重新理一遍步驟。第一,把雜念去除,用聽來感受。沒有任何紛擾的念頭,忘記自己是誰要做什麼,想得到什麼,都摒除。第二用耳朵去傾聽呼吸,耳朵聽到的只要是氣息,呼吸就可以,不需要有鼻子呼氣,肺部呼吸這些雜念。第三忘掉耳朵,用心去感受氣息,只剩下呼吸,沒有刻意傾聽的念頭,最後心都消失了,沒有刻意的去感受,連氣息也沒有了,這樣就進入了虛無。
人體內有一種虛無的境界是看不到摸不著的,等到心靜下來,呼吸氣息都消失,虛無也就呼應出來了,這就做到了心齋。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什麼意思
這篇文講的是兩個人關於知於不知的談話,他們在濠水橋上引發的辯論。
莊子說魚在水裡自由自在的游應該很快樂,惠子卻否定他的說法,認為魚的感受他並不能妄下段論,莊子回應說惠子也不能認為他不知道魚不快樂,因為他無法判定莊子的感受,也許莊子就是知道魚很快樂呢,惠子又反駁說,他確實不知道莊子的想法,莊子也確實不知道魚的想法,這是客觀事實,可是莊子回答:最初你問怎麼知道魚是否快樂,我的回答是我在橋上觀看魚兒在水裡游覺得魚兒很快樂。
這文章通過幾句一問一答就把複雜的哲學辯證思維展現出來了。選的是最平常的觀魚感受的場景,讓人們很容易能理解進去,但問答裡的精深奧義卻讓人思考頗深。
惠子客觀,邏輯性強,莊子談話裡認為人能夠感受魚的感受,更側重於想像力。如果要評價的話,莊子的想像力更豐富,惠子的邏輯性更強。
這篇文顯示作者莊子本人豐富的想像力文風,除了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對話,其他文章更是體現出莊子浪漫的超於常物的奇異世界。
莊子又名莊周,一生過著清貧日子,然而拜他門下的弟子眾多。他的思想在古時到現在都具有重要地位。他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寫了十幾萬字的文章,留下很多的名言警句。讀他的文字常常能給人深刻的啟發,他的文章就像是釀造的酒,經過時間的變化卻歷久而彌新。
思想家莊子的養生之道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特別注重養生,近年來更是全民養生。莊子,名莊周,戰國時期傑出的哲學家。83歲壽終,在古代時,絕對算得上是壽星中的壽星了。
他一生都沒有出仕當過官,生活過得也清苦。在潦倒時,甚至以出賣編織草鞋為生。他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同時他又主張辯證關係,即事物都是對立的。這些哲學理念和生活態度正是他的養生經驗。而他的長壽和養生經驗與他的哲學觀念緊密相聯。
內七篇中的《養生主》主要論述了莊周的養生之道。「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他本主張無為,這正和現代很多人的養生之道,不謀而合。而無為背後,並不是消極的無為。而是少私、寡慾、精心、超然。並不是你失敗了,你一事無成,你就遵循了莊子的養生之道。而是從出發點就淡薄,才導致了之後的無為。而這種無為造成的另一個結果就是,生活貧困潦倒。但是卻是忘卻情感,不曾為外物所負累的。那麼雖然身體清苦,可內心卻不然。從某種程度上,內心反而得到了一定的慰藉和滿足。那麼此時,養生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說在古時候,莊子能延年益壽到83歲,是不無道理的。
莊子為人豁達,當然這和他的人生觀,哲學觀,有一定的關係。我們現代人,處於紛亂複雜的社會,只有真正從本質上瞭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避開各種障礙,化解種種矛盾,才能領悟莊子養生的精髓,像莊子那樣享天年。
思想家莊子的世界觀是什麼
作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莊子是戰國時宋國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說到莊子,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莊子在很大程度上受老子哲學思想的影響,所以他的學說多少都能看到老子哲學思想的影子。後來人把他和老子合稱為「老莊」,同時尊稱他們的哲學思想為「老莊哲學」。
莊子主張「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應該返璞歸真,順應自然,萬物歸一。遠離官場的莊子,清高孤傲,甘願曳尾塗中,盡享逍遙之樂。雖然生活貧困潦倒,四壁徒然,但得已從凡世紅塵中解脫出來,也不失為一種獲得。《逍遙游》中寫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正是這種拋開世間種種顧慮和牽絆,放鬆全身心的豁達,讓我心生羨慕。不顧一切只聽從本心的瀟灑姿態,也是現今社會上為功名利祿而忙碌的人們應該學習的。
天人合一,人即是天,人來於自然也逝於自然。讀懂這些,大概就能理解莊子在妻子去世後,擊盆而歌的奇怪舉動了吧。世人在親人去世後一般都是哭,悲痛至極;可是莊子不同,他高興得敲打著盆子唱起了歌,像是在慶祝。這個慶祝不代表莊子不愛他妻子,而是他懂得生命原理就像四季輪迴,即使魂魄化成風,也還是存於世間,以天為被,以地為床。
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莊子,善於把豐富的想像寫進文章。無論是「莊周夢蝶」還是翱翔於九霄的大鵬,都將「天人合一」的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