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永字八法是怎麼來的?為何相傳為隋代智永所創?

歷史上永字八法是怎麼來的?為何相傳為隋代智永所創?

歷史上永字八法是怎麼來的?為何相傳為隋代智永所創?

國學小知識

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用筆法則。以「永」字八筆順序為例,闡述正楷筆勢的方法: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直筆為努,不宜過直,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鉤為趯(ti),駐鋒提筆,使力集於筆尖;仰橫為策,起筆同直劃,得力在劃末;長撇為掠,起筆同直劃,出鋒稍肥,力要送到;短撇為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捺筆為磔(zhe),逆鋒輕落,折鋒鋪毫緩行,收鋒重在含蓄。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相傳為隋代智永或東晉王羲之或唐代張旭所創,因其為書寫楷書的基本法則,後人又有將八法引為書法的代稱。

典故

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用幾年的時間,專門寫「永」字。他認為,這個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寫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以後,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又將這「永字八法」傳給虞世南,再後來,經過很多書法家一直傳了下來。

相傳,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裡的風景深深吸引,便在山頂住了下來,終日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並且從中獲得了書法靈感。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最後竟然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見其對書法研究的癡迷程度。有一天深夜,王羲之還在練字,白紙寫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但還是不滿意。後來實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上睡著了。

這時,忽然刮來一陣清風,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發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我看你每天潛心研究書法,十分用功,現在我教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聽到這裡將信將疑地伸手過去。老人在他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書法技藝會越來越高的。」說罷就消失在空中了。這時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看著老人走了之後,王羲之一看手心,原來是個「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終於明白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了。白雲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筆訣啊!

此後,王羲之練字更加勤奮了,書法也更加灑脫高超了。後來有一次,王羲之和朋友在蘭亭歡聚時,便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為世人傳頌。

基本釋義

永字八法其實就是「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以諸宗元所著《中國書學淺說》一書中解說較為明瞭。

八法淵源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點畫寫法為例,說明楷書用筆和組字的方法。其來源有以下幾說:

王羲之說

唐張懷瓘《玉堂禁經》:「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歷鍾、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於萬字。」「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這裡的隸,不是隸書,是指楷書,唐代楷書稱之為隸書,東晉時王羲之也以此稱,我們認為的隸書,稱八分。)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歷代以下,書者工於筆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晉之鍾繇、王羲之,唐之歐(陽詢)、虞(世南)、柳(公權)、顏(真卿)之輩,亦各家有書,所傳之,惜乎淪沒日久,真跡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傳在世。」

《法書苑》:「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

智永說

宋陳思《書菀菁華》:「隋僧智永,發其指趣,援於虞秘監世南,自茲傳授遂廣彰焉。」

張旭說

宋朱長文《墨池篇》、《張旭傳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頌》及《顏魯八法頌》。

清馮武《書法正傳》中《書法三昧》云:「凡學必有要,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永』字者,眾字之綱領也,識乎此,則千萬字在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