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和虞世南是唐朝書壇的兩位祖師爺,與褚遂良、薛稷合稱為初唐「楷書四大家」,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褚遂良是歐、虞兩人的晚輩,書技得到過他們的指點,而薛稷又是褚遂良的學生,所以「四大家」其實是師徒孫三代人。
唐代大書法家、史學家歐陽詢
歐陽詢比虞世南大一歲,兩人都出生在陳朝的官宦家庭。歐陽詢是湖南長沙人,13歲那年,他父親歐陽紇在廣州起兵造反,兵敗被擒。全家除了歐陽詢逃跑外,其餘人全部被殺,歐陽詢成了孤兒,被他父親的好朋友、大文學家江總收養,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了20多年。歐陽詢天資聰穎,在江總的精心教導下,他學業精湛,書法漸成,名聲在外。
唐代大書法家、文學家虞世南
虞世南是浙江余姚人,出身名門,父親虞荔、兄長虞世基都是當時的社會名人。他性格沉穩,志向遠大,少年時代就拜在著名學者顧野王的門下,刻苦求學10多年,從不懈怠。有時沉迷到學問堆裡,可以一連20多天不梳頭不洗臉。邋遢歸邋遢,但他的學問、書法卻精進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博學之人。
南北朝時期著名學者顧野王
公元589年,隋朝滅掉南陳統一全國。歐陽詢那年33歲、虞世南32歲,正是年富力強、渴望建功的年紀。新朝建立,兩人先後「北漂」京城長安,揣著滿腹才華,如願「貨與帝王家」。歐陽詢當了太常博士,管理禮樂之事。虞世南做了起居舍人,負責記錄皇帝日常活動和國家大事。兩人的書碑活動在楊廣執政期間就已開始,只不過影響力遠不及入唐以後大。
隋朝讓楊廣折騰得短短37年就亡了國,所以身體很好的60多歲老頭——歐虞兩人還有機會在唐朝入仕,而且一幹就是二十多年,幹得風生水起、光彩豐滿,創立了「歐體」「虞字」,留下了許多傳世書法作品。
歐陽詢的唐代仕途不如虞世南順暢。因為他是唐高祖李淵的親信,太宗李世民繼位後,對他是典型的「敬重不親近」,把他安排到東宮做了太子率更令,所以歐陽詢又被人稱為歐陽率更。在東宮政事不多,歐陽詢寫碑的差事卻不少,而且大多是豐碑巨製,像《房彥謙碑》《化度寺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碑》等,有行書、楷書、隸書還有篆書,都體現了很高的藝術造詣。
虞世南則一直擔任李世民的侍從秘書,後來做了秘書監,人稱「虞監」。李世民很欣賞虞世南,曾經讚許他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法」這五絕。李世民是王羲之書法的「發燒友」,虞世南是「王體」在唐代的代表人物,兩人是論書的知己。虞世南死後,李世民給予他「圖其形於凌煙閣」的至高榮譽,並向魏征訴苦說:「虞世南死後,無人可與論書。」
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歐陽詢還在世,而且他也學過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顯然沒有把他作為可以一起「論書」的知己,主要在於歐陽詢雖然學過王羲之的書法,卻「漸變其體」,這讓仰慕王羲之的皇帝大人很不爽,在感情上自然也疏遠了他。
歐陽詢和虞世南都活了80多歲,在古時候絕對是鳳毛麟角的高壽之人。而且兩人的書法各有千秋、雙峰並立。歐陽詢以楷書著稱,字形瘦削,結構森嚴,筆力勁險,而且有「歐陽詢八訣」的一整套書法理論,對後世影響很大。虞世南則繼承了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傳統,立意沉粹,外柔內剛,筆法圓融,隨意而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