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後”讓人們坦然面對死亡,“百年之後”是誰說的?

“百年之後”讓人們坦然面對死亡,“百年之後”是誰說的?

“百年之後”讓人們坦然面對死亡,“百年之後”是誰說的?

國學小知識

「百年之後」讓人們坦然面對死亡,「百年之後」是誰說的?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可能很多朋友還不知道「百年之後」其實是個成語,意思是對死亡的諱稱,最早出自《曹操集·卷二·軍譙令》。曹操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還是偉大的文學家、書法家,曹操寫的詩歌相信大家在上學時都有學過。那「百年之後」背後的來歷和典故究竟是怎樣的呢?這次就為大家做個介紹。其實曹操這一做法,打破了很多當時世俗的觀念,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死亡」。

曹操,一代梟雄,三國時期的一方霸主,最後建立了魏國。後人評說曹操是個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他戎馬一生,也寫了很多流傳後世的名作。曹操和他的兩個兒子在當時被稱為」建安三曹「,在文壇的影響力非常巨大。他的很多名作現在一直流傳,他曾經寫了一個成語,後世很多人現在也在使用。曹操發明了個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優美,如今老人們常掛嘴邊。

曹操二十歲步入仕途,一上任就展現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一次征討四方,消滅了袁紹、呂布、劉表、韓遂等勢力,統一了中國當時的北方,然後他還實行屯田制、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安置流亡人口,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人民至少能吃飽飯,社會風氣也有所好轉,所以後人評說曹操時,都會說他是個軍事家、政治家,其實他還有個頭銜,那就是文學家。

曹操跟他的這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當時曹操跟自己的這兩個兒子引領了建安文學,這種文學風氣影響了中國文壇千年之久,大家應該聽過曹操所做的詩,曹操的的文學作品《龜雖壽》、《短歌行》等作品,所以說這個曹操是一位文學家不是吹出來的。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成語,也是出自他的一篇文學作品,只不過他作這篇作品的目的,並非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慨,而是一則軍令,或者應該算是一篇激勵士卒的演講。因為他「發表這篇演講」的時候,正好進軍到了譙縣,所以這篇作品叫做《軍譙令》,原文如下: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土人民,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淒愴傷懷。其舉義兵已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恨哉!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當初起兵,是為天下除害,可如今故土的人們,都快被戰爭屠戮光了,在故鄉走了一整天,還是找不到一個相識的人,令我感到很悲傷。那些陣亡的將士無後人的,就找到他們的親屬,給與天地、耕牛,還要建立學校提供他們學習的機會,要為犧牲的將士建立祠堂,共後人拜祭,如果他們地下有知,等我逝世後與他們相逢,心中就不會有遺憾了。

中國封建社會將近千年,所以衍生了不少封建思想。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信奉鬼神,避諱死亡,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你千萬不能當著他的面說「死」這個字,不然他認為你這是對他的一種不尊重,他可能會十分生氣。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曹操還創作了一個成語,這個成語讓人們不再忌諱死亡。這個成語並不是出自曹操的文學作品,而是出自曹操給手下的士兵定的一條軍規軍令。

讀到這段話的人,有人感受到了曹操的傷懷,有人認可曹操的構想,有人則認為曹操僅是為將士們畫了一張大餅,激勵他們繼續為自己拚殺。還有人跳出了文章主旨,回歸到了文字,並從曹操的話中,總結出了一句成語,那就是「百年之後」。當時曹操創下這個詞,意思是指「我去世之後」,一千八百年後,這個詞的本意依舊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有了這個詞之後,人們便不再避諱說死亡,就連老年人也經常把這個詞掛在嘴邊。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這個詞更是在人物對話裡,被放在了問句中。例如,在他的《『題未定』草·五》中就有「您百年之後,安葬何處?」一言,聽起來沒有半分冒犯之意。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曹操筆下,不僅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瀟灑;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的豪情;有「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的自信;還有可以廣為流傳,完全口語化的成語,使讓人們忘記對死亡的避諱和恐懼,坦然的掛在嘴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