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垮掉派文學的代表人物傑克·克魯亞克有一部名作叫《在路上》。
在路上,可以引申為一個文化命題。打開中國文化史,在路上的文化苦旅者屢見不鮮,最早的儒家創始人孔丘先生就是一個行走在路上的學人,他的學說、主張、見解、一路形成,一路闡述,一路講學,一路傳播。從孔子開始,為學在路上,就有歷代學者揮汗如雨,奔走不息。
元代江西崇仁人吳澄,怎麼看,也應該算一個。
吳澄是有元一代之大儒,依今天的眼光看,我們當然不會把他捧為聖賢,但將他視作十三、十四世紀我國卓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應是當之無愧的。
宋明時期,江西理學最為昌盛著名,奠定了江西文化走在全國前列的位置。元代是承宋啟明的中間環節,江西理學依然在全國保持重大影響。元代理學潮流是「和會朱陸」,這股潮流發端於江西,也集大成於江西。其集大成者便是吳澄。其最有影響的學派便是草廬學派。
一代大儒吳澄(1243年-1313年),字幼清,宋元之際的大學者,江西崇仁(今江西崇仁縣)人。曾任國子司業、翰林學士、經筵講官。因他所居之屋題曰:草廬。人又稱他草廬先生。
這位人稱草廬先生的人其實自視極高,讓人想起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句:「他狂野的未來之夢,像一隻比郊區更大的風箏在飛」。那只風箏是誘人的,少年吳澄心中要放飛起來的風箏是什麼呢?
這從他早歲就期望成為聖賢可估量出來。吳澄很自負地說:「孰為今日之貞乎?未之有也!」言下之意大有,天降大任於斯人,則斯人自任之。有關專家分析說,可見吳澄的人生目的,並不以通經、博學為滿足,而是要成為一個上承聖賢、下開道出的新聖人。他一生雖然也任過幾次官,可時間都不長,更多時間是以著書講學為務,且享高齡,所以終其一生以講學時間為最長。
臨汝書院是南宋時期江西撫州的一所著名書院,淳祐八年(1248年),由江西提舉馮去疾所建,位於撫州城西南門外,該書院規制崇敞。
吳澄從十六歲開始,便斷斷續續在這裡學習。他的一生都深受臨汝書院的影響。
這所書院在他的記憶中如根深葉茂之樹,時時會探出些枝枝葉葉來,令吳澄難以忘懷,在《送臨汝書院山長黃孟安序》中,他深有感情地回憶在那裡學習的情景:「余昔游處其中,有宿儒揭領於上,有時彥曳裾於下,肩相摩,踵相接,而談道義、論文章者,彬彬也。晝之來集者如市,夜之留止者如家。……臨汝為弱年游處之地」。
吳澄還在《臨汝書院重修尊經閣記》裡談到馮去疾創該書院的情況:「宋淳祐戊申,馮候去疾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事,至官之日,以其先師徽國公朱先生嘗除是官而不及赴,乃於撫州城外之西南,營高爽地創臨汝書院,專祠文公,為學者講道之所。」又一次提到「余少時一再就書院肄業,不常處也,退而私淑於經,一句一字不敢輕忽。資凡力小,用志甚苦。」
臨汝書院的學術傾向是主朱學的。書院的創辦者馮去疾是朱門弟子,書院崇祀的是朱熹,而書院主張「一句一字不敢輕忽」的讀書方法顯然是朱夫子「讀書須是仔細,逐句逐字,要見著落」的再版,吳澄在這裡受到了朱熹學說的訓練。
臨汝書院的山長是程若庸。程若庸,字達原,學者稱勿齋先生,湖北休寧人。早年師從饒魯、沈貴瑤,習程朱理學,曾主講於江西萬年的斛峰書院,還曾做過湖州安定書院的山長,是朱門的三傳弟子。
吳澄在臨汝書院是個勤於思考,有獨到見解,喜歡詰難的弟子,而程若庸作為朱門弟子,其論說並不盡合於朱子之意,並沒有株守門戶之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擁有一定的質疑精神,這給吳澄印象極深。而吳澄的博學多識和觀察敏銳使程若庸大為欣賞,遂成為了一對忘年交。他還把自己的兒子程存復、族子程矩夫介紹給吳澄,希望他幫助鞭策這兩位同齡人。吳澄在臨汝書院與程矩夫結下了深厚友誼,程矩夫後來也成為元代著名學者和重要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