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客家菜

古色古香客家菜

古色古香客家菜

生肖民俗

客家,聽起來古色古香的字眼,字裡行間積聚著厚重的文化氣息,清新撲鼻。深圳的客家酒樓非常多,喜歡吃客家菜的也不儘是客家人,筆者就親見許多外地人也非常的喜愛吃客家菜,一問之下,都道客家菜既有北來風味,又有南方特色,且淡中出真味,源於天然,歸於自然,價格還不是特別的昂貴,自然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了。

  客家菜有分類

  總的說來,客家飲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客家菜餚,另一為客家小吃。

  客家菜餚在榜上有名的系指東江客家菜,它與潮菜、粵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是: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與潮菜比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鹹、熟”,而這又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

  首先,因為以往客家人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飢;其次,客家人因長期糧食不足,即使比較富裕的大戶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數人家長年累月頓頓稀飯,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層浪,喝來一條巷”,菜鹹既適合送粥,又增加體內鹽份;再次,山區草木多,養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習慣,且他們覺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

  原味可口

誠然,社會在不斷變革,在如今的社會主義新時期,客家菜也在不斷創新。傳統的東江菜在現代客家人的鍋頭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譽。原汁原味

  原汁原味

主要源於三個方面:一是選料講求野生家養粗種的食物,即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食品的質量好、味道好與客家人的生態環境好尤其是水好有著很大的關係;二是烹調方法採用煮、煲、蒸和燉等居多,不破壞食物的營養與纖維;三是極少添加甚至不加過重過濃的佐料,一般用生蔥熟蒜調味。

  可口可心

所謂可口可心,系指清淡的口感、實惠的價碼和調和的作用。其調和作用類似現代術語“飲食療法”。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陰降火、清肝明目、壯腰補腎、養顏益氣等功效。目前,客家菜除有傳統的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這些“老三篇”外,比較具特色的有:

  水蒸雞 選用家養或在山上用蟲草穀物群養的雞,整只放在鍋裡用水蒸熟,用手撕或切成六大塊趁熱吃,十分鮮甜滑嫩。另據資料介紹,這種用土法飼養的雞比用精飼料養的其含氨基酸要高出10餘倍,可見基營養價值極高。

  全豬套餐 主要有選用豬最“精華”的八個部位的肉堡成全豬湯,蒸豬紅、豬雜,紅燒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醃酸菜。這種吃法類似往時,客家人一年到頭在春節釘殺豬時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則是吃牛肚崗、牛柏葉、牛心頂和牛栓肉為主,和其它地方不同,這裡吃的牛柏葉沒有去掉上面的黑膜,據說主要是為了健胃。

  豆腐套餐 客家人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種煮法都有,所謂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當主菜的煎釀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還有當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新港湖鮮 萬綠湖野生的桂花魚、鱔魚和石鯰魚仔,肉堅滑、味清甜,不帶泥腥,或蒸或燉或煎都很可口。  

客家小吃

  客家小吃是客家飲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及做紅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東西”,每種小吃幾乎都與農事季節有關,或者說反映了一種客家習俗。  

  正月元宵節

元宵節客家人總要吃湯丸和懸掛花燈籠。湯丸有鹹與甜兩種,取“團圓”的好兆頭。客家人的習慣是過了元宵節、吃了湯丸以後,就要送回家過年的親人出遠門,表示祝願親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來團圓。在元宵節或早三幾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廳的樑上懸掛大花燈籠,並請親朋好友前來吃灑祝賀,期間戶主抱來去年出生的男嬰先向先祖神位參拜,接著參拜長輩,長輩給“利是”表示祝願,完畢後眾人開懷暢飲,吃過燈酒,男嬰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將名字注入族譜。一般是一個兒子掛一個燈籠,哪個圍屋掛的燈籠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興旺。

  二月二

取下花燈,燒過年貼的對聯、“利是”,清理、吃完過年時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準備開春幹農活。  

  三月清明

這一期間野艾草比較鮮嫩,客家人就採來做成糍來吃。清明過後,就開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語說:“吃了野艾糍,肩頭磨得損。” 在廣州的萬綠湖酒家裡,還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據其朱老闆介紹,野艾還具有清涼滋補的功效。   

  四月八

也叫水節,立夏節,因為是在表黃不接的時候,過節吃的食品較差,大多數吃的是傑米粉與麥皮混和做的糍。  

  五月五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以表示紀念屈原,還吃釀苦瓜和用剛收成的黃豆做的釀豆腐。  

  七月十四

上半年農作物的收成與下半年的耕種已基本結束,有喜慶豐收和放假休息的氣氛,這天家家戶戶磨豆腐、吃鴨子,還要吃多種做法的新鮮花生。   

  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月餅、田螺都表示團圓,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過節。以往還有放孔明燈作娛樂的傳統。  

  九月九重陽節

也叫鬼節,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這天進行。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十一月冬至

客家地區有句話叫做“冬(冬至)大過年(春節)”,意思是比春節還要隆重,因為秋收冬藏,農事已畢,一年耕稼,豐碩喜人。這天吃的小吃是蘿蔔糍,由於這時天氣寒冷乾燥,所以客家人都在這一時節臘豬肉、醃鹹菜等,準備過春節,這天臘的豬肉可保存較長時間。  

  春節(過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不出遠門,忙著準備過年的食品、迎接遠歸的親人。過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籠糍,還有紅燒肉、釀豆腐等客家菜。特別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與親人團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民俗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