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舞台一年一啟一落幕。子鼠值歲,丑牛接班,寅虎繼任,卯兔候補……此生肖,彼屬相,十二年一登台,十二歲一循環。十二生肖與我們每個人都有直接的關係。生肖傳統民俗文化極具民族特色,千百年來,一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當今,在我國方興未艾的收藏熱中,十二生肖更是成了一些收藏愛好者特別喜歡的專題。
民俗中的生肖文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人們對這些動物熟知能詳,所以不管是年畫、剪紙還是雕刻、刺繡都能把它們刻畫的栩栩如生、親切可愛。
民間的十二生肖剪紙,很多是代代傳承,變化不大。在構圖形式上有“全家福”式的,有單幅的,也有兩種生肖雙雙入圖的,最常見的是“蛇盤兔”,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蛇盤兔自然富”。剪個“蛇盤兔”貼在窗欞或門上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而在一些地方,婚禮上剪個“騎雞娃娃”則是祝福新婚夫婦生活和諧,早生貴子。
在年畫中,十二生肖也是傳統題材。河北武強清代年畫《蓮生貴子圖》,便繪有許多孩童與十二生肖的形象。寓意“連生貴子”的圖案與十二生肖圖案齊備,以祈多兒多女。
十二生肖鼠為首,在傳統的民間美術中,這些其貌不揚且惡貫滿盈的老鼠竟然成為人們喜聞樂見、寓意吉祥的形象,廣泛存在於年畫、剪紙、雕刻、刺繡之中。其中年畫、剪紙中的“老鼠嫁女”,那吹吹打打的熱鬧場面,更是膾炙人口。十二生肖中最勤勞最憨厚的就要數牛了。在以農耕聞名於世的古代,牛的地位更是不可小覷。在民間,立春之時農家都要奉春牛,山西新絳縣木版年畫《春牛圖》就是其中一種。
民間工藝品裡的生肖藝術
北京民間工藝品“兔兒爺”在清代《燕京歲時記》中就有記載:“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有衣冠而張蓋者,有騎馬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則尺餘。”對於騎虎兔兒爺,人們說是卯兔馭寅虎。成語“寅吃卯糧”形容入不敷出的窘境。而騎虎兔兒爺,讓卯兔馭寅虎為坐騎,寓含卯吃寅糧、生活綽綽有餘的意思。此後,兔兒爺的形象也是豐富多彩,有生活型、時裝化的兔兒爺,亦為長耳兔面,實已人化,俱作時裝,體態神情酷肖生活,如賣油的、賣菜的 、剃頭的、算命的……社會群相應有盡有。
山東高密聶家莊的泥塑,獨具一格。清朝嘉慶年間,聶家莊泥塑由靜態發展到會動、會叫、會鬥趣的活玩藝。這期間出現了叫虎、叫雞、叫猴等。
在民間,小孩過週歲生日時要穿虎頭鞋戴虎頭帽枕虎頭枕,那是在祝小孩長的虎虎有生氣。老人做壽送上個“猴子捧桃”自是一番美意。十二生肖造型廣泛的使用在這一類喜慶的場合,人們欣賞著這些造型,盼望者一年更比一年好。
生肖藝術上錢幣
《古錢大辭典》引《稗史類編》:“命錢,面有十二生肖字。張端木日:‘此錢舊稱命錢,有地支十二字,又有生肖形。’生肖之說始於《淮南子》,則此錢不必出於近世也。今此錢有一字者、兩字者、四字者、十二辰全者,大小不等,品種尤繁。”因此,生肖幣又稱十二支錢、命錢,也是生肖造型中頗有趣味的一個品種。
生肖錢幣在宋元時期即有鑄造。有一種是穿孔之上鑄一字,孔下鑄相應生肖,如“子”字幣鑄鼠,“亥”字幣鑄豬,圖案比較簡單。另有一種,正面鑄子、丑、寅、卯四字,背面鑄鼠、牛、虎、兔四生肖。還有一種形式,正面鑄“午生”,背面鑄人、馬圖案;正面鑄“酉生”,另一面鑄人和雞的圖案,這就突出表現了人與生肖的關係。
有一種生肖錢,正面為兩重圓圈,內圈鑄十二支文字,外圈在同十二支字相應處鑄生肖;背面左右“敕令”字樣,右有托塔神祇,下為神獸。這類古幣,其圖形已超出了單純的地支配生肖的內容。此外,還有圖案採取連環珠形式的生肖錢等。
發揮極致的《十二生肖噴水鍾》
把十二生肖造型的工藝性發揮到極致的則是北京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噴水鍾》。圓明園海晏堂建成於18世紀50年代,噴水池由外國傳教士蔣友仁設計監造。十二生肖獸首人身,頭像皆採用紅銅手工打製,形象生動,做工精細。身軀石雕,中空連接噴水管。十二生肖兩側排開,一側為鼠虎龍馬猴狗,另一側為牛兔蛇羊雞豬。這十二生肖表示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隔兩小時便輪番從嘴中噴一回水。卯時兔像噴水,辰時龍像噴水。12點時,十二隻動物一齊噴水,如同報時的鐘。可惜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十二生肖的石雕下身被砸毀,銅頭像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