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西南邊垂,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藏東南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著一個古老的民族——珞巴族,他們也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藥鄉」米林
19世紀末,由於英國侵略者肆意破壞珞巴人對阿薩姆邊緣地區的收稅舊制並武力入侵珞渝地區,導致了珞巴族人民的大規模武裝反抗鬥爭。他們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和巧妙的戰術,用弓
珞巴族生活習俗受藏族影響較深,日常飲食及食品製作方法,基上與藏族農區相同。喜食烤肉、乾肉、奶渣、蕎麥餅,尤喜食用粟米攪煮的飯坨,並喜以辣椒佐餐。 蔬菜有白菜、油菜、
珞巴族和藏族的先民彼此之間的交往見諸文獻記載者,始自吐蕃王朝時期。藏文典籍《紅史》在記述松贊干布時代的吐蕃疆域時就講到:「南自珞與門,西自香雄,北至霍爾,東自咱米
珞巴族的許多傳說中,他們的祖先曾經有過「穴居」、「樹巢」的歷史。經過漫長時間的實踐,他們創造了各式各樣的住房,但竹樓是主要的民居。珞渝地區有10餘種竹子,粗的直徑達
很早的時候,珞巴族的做飯沒有鍋,糧食都是裝在濕竹筒裡燒熟的。後來人們發現了一種質地鬆軟的石塊,就在上邊挖個大圓窩,倒水放糧煮飯。於是,石鍋被發明出來裡了。儘管現在
婚禮上,新娘、新郎一共要殺三次雞。第一次,殺早已吊在新郎家木樓前新搭的木門懸樑上的兩隻雞。殺完雞,取出雞肝,拿給珞巴巫師。巫師用舌頭舔一下雞肝看一眼,再舔一下雞肝
巫術:巫教是珞巴族的原始宗教之一。珞巴族說巫師是唯一可以與鬼通話的人。巫師不是職業宗教者,並不享有超凡權威,但沒有宗教活動時,他們依然過著常人的生活:生產勞動、生
珞巴族家庭特別重視為死者治喪,力圖以此慰藉亡靈,並表達對其哀悼懷念之情。珞巴族多採用土葬和樹葬,禮俗相當複雜,禁忌繁多,以示盡了孝道。 病人去世後,通常由背屍人來料
珞巴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珞巴語。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其語支的歸屬,尚待進一進調查研究後確定。 珞巴語是由許多方言組成的。諸如:嘎爾話、邦波話、博日話、凌波話
珞巴族雖然沒有文字,但卻有豐富多彩的民間口頭文學,有遠古的神話傳說,有反映民族心理、生活習俗和願望的酒歌,有反映男女愛情的情歌,還有大量讚頌征服自然和邪惡的英雄故
吉祥年節 除了散居在墨脫、米林一帶的少部分珞巴人與藏族一道過藏歷年外,各地的珞巴人都有自己的年節。珞巴年節是按照本族曆法推定,過節時間雖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勞動之後
珞巴族人待客有一套獨特的方式。珞巴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招待客人熱情而有禮節。 當客人進村時,珞巴族人都會謙恭地拉手邀請到家做客,請客人坐火塘邊的上座,然後拿出乾肉、
河渠道路的交通建設 珞瑜地區山高谷深,江河阻隔與外界聯繫極為困難,對於長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中從事狩獵和刀耕火種的珞巴族來說,他們的交通工具與設施是簡單而實用的。 在村
1、集體居住的「一」字形長屋 長屋是珞巴族家庭和社會形態的典型表現。長屋呈「一」字形排列有數間或數十間不等,長的可達幾十米,一般長屋內住著同一家庭的若干小家庭,每一
珞巴族民間故事:米日珞巴人來歷的傳說 我們珞巴人狩獵為生,兼營農耕。 狩獵是離不開獵狗的,我們相依為命,長年吃住在一起。一天,兩個獵人牽20只獵狗進入林中狩獵。獵狗
珞巴人死後衽土葬。人死後,先換上新衣或乾淨衣服,再把屍體彎曲成坐狀,蒙上單子,用繩捆紮好,放在右側門後,頭西腳東,象徵跟著太陽去了。在死者身邊放置其生前用過的衣物
珞巴族的傳統音樂只含民間音樂一類,屬東亞樂系,包括民歌、歌舞和器樂三種形式,以民歌比較豐富。珞巴民歌是詩與樂的結合形式,應用很廣,且常常是載歌載舞的形式,所以民歌
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動、坐其上邊;村村有神樹,不得砍伐。每年集體繞神石、神樹轉三圈和殺雞、投放飯菜、酒祭祀。多數部落的人崇拜突兀的巨石和怪樹,認為它是石神、
珞巴族在長時期的狩獵、採集和農耕活動中,熟悉了本地的自然環境,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和太陽升落、月亮圓缺、晝夜交替、寒來暑往等自然現象和變化規律,逐漸掌握了它們之間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