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孔子的弟子,一般會想起顏回、子貢、子路和子夏,他們都是「孔門十哲」裡的,這幾個當中,孔子最滿意的是顏回,批評最多的是子路,最富有的最有政治成就的是子貢,而在傳授儒家之道方面,子夏則是一個佼佼者。
子夏的教育之路
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歲,孔子去世後,弟子們雲散,子夏到了河西,繼承老師的衣缽,繼續講學。子夏雖然不能像孔子那樣成為聖人,然而,他在教學育人上的成就,絲毫不亞於孔子。
子夏的畫像
子夏在魏國,受到魏文侯的禮遇,被尊為大師級別人物,子夏的弟子都是魏國的棟樑,田子方、段干木、吳起,這些魏國的文臣武將,都拜子夏為師,尤其是吳起,是戰國初期最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走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變富強,其才華和成就,在當時無人可比。
子夏更關注時政
對於儒家而言,子夏似乎有點離經叛道,跟其老師孔子不同,他不太關心復興周禮,而是關注現實政治和法治,因此有人把子夏列入法家人物。子夏對於讀書的目的性,也是很明確的,著名的「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就是他說的。
子夏的畫像
子夏有時候也不怎麼給孔子面子,孔子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往往覺得不太開心,為什麼?因為子夏為人直率,說話沒有遮攔,在老師面前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