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和「元日」有什麼區別?短動畫《元日》講了什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代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詩相信大家都有學過了,幾乎人人都能倒背如流。中國唱詩班將《元日》作為背景製作了一部動漫,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簡評一下中國唱詩班系列的段動畫《元日》。
首先給大家做個小科普,元「旦」與元「日」雖然只有一橫之差,但是其含義還是有所區別的。「元日」一直以來只得都是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而「元日」則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在中國農曆中已沿用了4000多年,原來也是指「春節」、「新年」。但是,現在的「元旦」指的是陽曆的1月1日,為1949年所定。
《元日》這一話以賀歲為主題,分為兩條線。首先,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去看四百年前明代嘉定春節的傳統習俗。小孩們結伴嬉戲,放炮仗。在爆竹聲中,父輩搭著木梯貼春聯、掛紅燈籠,母親們在廚房忙著做豐盛的年飯。小孩們偷偷來到廚房,想要拿供奉給灶王爺的供品。被父親抓了個正著,父親以傳統禮節「君子不可取不義之財」循循善誘。
其次,動畫也描繪了學生們來給老師即「嘉定四先生」之一的唐時升先生拜年的情景。更是描繪了先生的一言一行,體現出「禮輕情意重」的道理,並不是只有貴重的物品和富貴的生活才能帶來快樂,自家所種的果蔬,簡簡單單的一碗「賀年羹」亦可。一碗待客的「賀年羹」,樸拙溫情相融匯,傳遞出古時春節的世情況味。同時在片中,刻畫了各種各樣的過年時的傳統習俗,有放煙花、祭祖先、逛燈會、舞巨龍、畫糖畫等等,可謂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濃厚的年味。據說為求真實性,這幫製作班底查閱了大量明清嘉定縣志中。其中背景和人設均參考《南都繁會圖》和《元宵圖》等。
動畫利用春節這個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有著特殊意義的節日,描繪了中國節的特殊民俗風情,蘊含著古樸的中華文化,更重要的是借這個特殊時期體現出中國「人」的「仁義禮智信」等等優良的傳統品格。首先,父親教育孩子「不可取不義之物」是為「義」;孩子在夜晚喂街邊的小狗肉吃是為「仁」;祭拜灶王爺、學生們於春節拜訪老師以及各種拜年的禮節是為「禮」;老師言傳身教,貫徹著「一簞食、一瓢飲」也不改其樂的信條是為「信」;至於「智」,有什麼比畫面中顯示的各種各樣的傳統禮節和民俗風情更加能體現古代勞動人民以及知識分子的智慧呢?這個故事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古時春節的熱鬧,更強調了古人優良的品格,而所謂傳承,便是如此。
在當代,每年過年時總能聽到各種各樣說著「年味變淡了」這樣的抱怨聲,小編卻不以為然。從主觀上來說,那些抱怨著年味變少的人有多少是每年親自去置辦年貨的呢?有沒有親手貼過春聯和「福」字呢?有沒有親手做一頓黏液飯呢?有沒有與家人一同去逛逛廟會呢?很多人過年的時候只是有如鹹魚一般的一躺,然後抱著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張口就是「年味變少了」,未免太武斷了,其實過年時有很多很多令你忙碌卻覺得有趣的事。
但是確實也有客觀上的原因,首先,我們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城市裡的,城市裡都是一個一個孤島,恐怕大部分的人連鄰居是誰都不知道,而在鄉村,幾乎每家每戶都彼此認識,過年時走街串巷十分熱鬧。其次,則是近幾年由於環境污染比較嚴重以及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的出現,政府對於放鞭炮等問題都嚴加限制,這些還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有一些其實小編是不太理解的,譬如竟然不允許店家貼對聯,因為影響市容?對聯上的包含著每家每戶對於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也有關於中國對於「年」的傳說,總之是中國過年的一種習俗,是中華文化的一份子,我們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辨別力,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是需要傳承的。我們不能被西方化,記得西方某些節日,卻不知道中國節日。
但是,過年也會有一些令小編煩惱的事,比如各種各樣的親戚來拜年,雖然心意理解,但是面對壓根不認識的各種七大姑八大姨八卦的問題,還需要笑盈盈的回答,實在是拿出了奧斯卡般的演技。最最頭疼的是,還需要給小輩們發紅包,小編的錢包在哭泣。另外,小編還瞭解到一些結了婚的夫妻會在去雙方誰家過年而爭執,這麼看來,此「熱鬧」就非彼「熱鬧」啦。
大家的家鄉是在哪裡呢?過年時都有著怎樣的習俗呢?年夜飯有什麼特殊的或者拿手的飯菜嗎?過年時會不會也有煩惱的事呢?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像大家介紹一些你的家鄉的過年習俗,或者解決煩惱的小妙招吧,有什麼煩惱也可以提出讓大家幫忙提出意見哦~
相關內容: 元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