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其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納蘭性德的《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一起來看看吧!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納蘭性德〔清代〕
黃葉青苔歸路,屧粉衣香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一)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二)
這首詞寫的是相思之情,詞人踏在鋪滿落葉的歸路上,想到曾經與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這條充滿回憶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卻只有無盡的懷念,胸中充滿惆悵。暮雨瀟瀟,秋風乍起,「秋風秋雨愁煞人」,吹得去這般情思,這首詞寫得細緻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還有另一特點,納蘭的詞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現的情感也是「愁」,這首詞的寫法,是要寫愁而不直接寫愁,而通過其他意象的狀態來體現這種情感。
這首詞化用了前人的許多意象以及名句,使這首詞給人一種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覺。如「木葉」這一經典意象最早出於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意象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涼,十分適合抒發悲秋的情緒。「曉風殘月何處」則顯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一半西風吹去」又和辛棄疾的《滿江紅》中「被西風吹去,了無痕跡」同。
這首詞和納蘭的其他詞比起來,風格相同,仍然是婉約細緻。這首詞幾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曉風殘月何處」一作「展粉衣香何處」,「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且不談哪一句是納蘭的原句,這考據,現下還難以確定出結果來,但這恰好給讀者增加藝術對比的空間。比較各個版本,就「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兩句來看,「黃葉」和「木葉」二意像在古典詩詞中都是常見的,然就兩句整體來看「木葉紛紛」與「黃葉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圍上看,顯然前者更為強烈一些,後者增加了一個意象「青苔」,反而導致悲秋情氛的減弱。「曉風殘月何處」與「展粉衣香何處」則可謂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詞句,在營造意境上比後者更有親和力,詞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跡象;「展粉衣香何處」則可以在對比下產生強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強詞的情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