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台慟哭記》是宋代文學家謝翱創作的一篇古文。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敗被殺後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謝翱與其友人登西台祭之,並作此文以記其事。文章以唐代忠烈之臣顏真卿隱喻文天祥,以張巡、顏杲卿在安史之亂中奮力守衛睢陽常山城陷而慘遭殺害隱喻文天祥的英勇就義,通過對文天祥殉國的祭奠哭悼,展現了文天祥義無反顧的愛國之志,表達了作者對民族英雄殉難的悲慟之情。全文寄意幽深,托辭婉曲,為避元朝統治者的文網,用語多隱蔽,但悲哀沉痛、泣血吞聲之情,不能自掩。
登西台慟哭記1
始,故人唐宰相魯公2,開府南服3,余以布衣從戎。明年,別公漳水湄4。後明年,公以事過張睢陽廟及顏杲卿所嘗往來處5,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遊6。今其詩具在,可考也。
餘恨死無以藉手見公7,而獨記別時語,每一動念,即於夢中尋之。或山水池榭,雲嵐草木,與所別之處及其時適相類,則徘徊顧盼,悲不敢泣。又後三年,過姑蘇8。姑蘇,公初開府舊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9。又後四年,而哭之於越台10。又後五年及今,而哭於子陵之台11。
先是一日,與友人甲、乙若丙約,越宿而集。午,雨未止,買榜江涘12。登岸,謁子陵祠13;憩祠旁僧捨,毀垣枯甃14,如入墟墓。還,與榜人治祭具。須臾,雨止,登西台,設主於荒亭隅;再拜,跪伏,祝畢15,號而慟者三,復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時16,往來必謁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17。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18。復東望,泣拜不已。有雲從南來,渰浥浡郁19,氣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極?莫歸來兮關塞黑。化為朱鳥兮有咮焉食20?」歌闋21,竹石俱碎,於是相向感唶22。復登東台,撫蒼石,還憩於榜中。榜人始驚余哭,云:「適有邏舟之過也,盍移諸23?」遂移榜中流,舉酒相屬,各為詩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風凜,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復賦詩懷古。明日,益風雪,別甲於江,余與丙獨歸。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後,甲以書及別詩來,言:「是日風帆怒駛,逾久而後濟24;既濟,疑有神陰相25,以著茲游之偉26。」余曰:「嗚呼!阮步兵死27,空山無哭聲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茲游亦良偉28。其為文詞因以達意,亦誠可悲已!」余嘗欲仿太史公著《季漢月表》29,如《秦楚之際》30。今人不有知余心,後之人必有知餘者。於此宜得書31,故紀之,以附季漢事後。
時,先君登台後二十六年也。先君諱某字某32,登台之歲在乙丑雲33。
詞句註釋
西台:在今浙江桐廬西富春山,與東台對峙,相傳為東漢隱士嚴子陵垂釣之處,又名釣台。慟(tong):極悲哀。
唐宰相魯公:明謂唐顏真卿,實指文天祥。
開府南服:在南方設立辦事機構。
湄(mei):水邊。
張睢(suī)陽:即張巡。安史之亂時,起兵雍丘拒叛軍,守睢陽達數月,終因糧絕城破遇害。顏杲卿:顏真卿從兄。安史之亂時,與其子守常山,設計擒殺安祿山部將李欽湊等,受唐玄宗嘉許。後城破遇害。
卒:最終。不負其言:沒有違背自己的諾言。從之遊:追隨張、顏的忠魂遊於黃泉,即壯烈殉國。
無以藉手:謂對國事沒有貢獻。藉手,手中的憑藉。
姑蘇:今江蘇蘇州吳中區。
夫差之台:即姑蘇台,在今蘇州西南姑蘇山上,傳為春秋時吳王夫差所建。
越台:即大禹陵,在今浙江紹興東南會稽山上。
子陵之台:即西台。
買榜:僱船。榜,船槳。江涘(si):江邊。
子陵祠:在西台下,北宋范仲淹所建。
甃(zhou):磚砌的井壁,這裡借指井。
祝:敬悼。
弱冠:二十歲。
先君:亡父。
睠(juan):同「眷」,懷念。
渰(yǎn)浥(yi)浡(bo)郁:雲氣蒸騰的樣子。
「化為」句:意謂死者魂魄化為朱鳥歸來,已無處可得食。咮(zhou),鳥嘴。
闋:終了,完結。
感唶(jie):感歎。
盍(he):何不。
濟:渡河。指渡過富春江。
陰相(xiang):暗中相助。相,幫助。
著:顯示。
阮步兵:即阮籍,字嗣宗,曾任晉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良:誠然。
《季漢月表》:一個朝代的末尾稱「季」,「季漢」實指「季宋」,表明宋亡。
《秦楚之際》:《史記》中有《秦楚之際月表》,列舉秦楚漢之間的大事。
宜得書:應該記錄下來。書,寫。
諱(hui)某:名某。古人避直稱尊長之名,叫「諱」。
乙丑: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年),歲次乙丑。
白話譯文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魯郡公在南劍州地方設立辦事機構,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軍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邊上與他分手。又過了一年,魯郡公因事路過張睢陽廟和顏杲卿駐軍處常山一帶,慷慨悲歌,終於沒有辜負自己的諾言,追隨諸先烈游於黃泉。如今他的遺詩都留在人間,可以為證。
我遺憾一死之後只能空著兩手見魯郡公於地下,幸而還偏偏記得與他分別時的言語,每當我想到這些情景時,就會在夢中重溫一遍。有時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雲霞草木,與我們分手時的情狀恰巧相像時,就會令我徘徊流連仔細察看,悲痛異常而不敢哭泣。三年之後,我經過吳縣。吳縣是魯郡公早年辦公的府治所在地,對著姑蘇台第一次為魯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後,我在越王台再次為他痛哭。又過了五年即到今天,我在嚴子陵釣台又設祭大哭。
昨天,我與友人甲、乙、丙相約好第二天聚會。中午,雨還沒停,我們在江邊雇了條船;然後上岸,瞻仰嚴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邊僧房內休息。但見壞牆枯井,好像進入墳墓當中。回到船中,與船夫一道置辦了祭祀用具。過了一會,雨停下,我們登上西台,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後下拜,跪下行禮。祝誦完畢後,又大哭三聲,然後再下拜,起立。這時我又想起自己年輕時,經過這裡一定要來祠堂瞻拜。起初來的時候,是跟隨先父一起來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對山河大地,風雲人物,依戀不捨,如有所失。於是又對著東方哭拜不止。這時,有雲從南邊飄來,陰濕鬱結,雲氣罩住了樹林,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氣氛。我用竹如意敲著石塊,演奏楚歌來招他的魂,歌詞是:「魂靈啊,你早上要飛往何方?晚上不要歸來,因為關塞一片昏黑。你化為朱鳥雖然有了嘴,卻能吃到什麼?」歌畢,竹如意與石塊俱已碎裂了,於是大家就相互感歎。我們又登上東台,撫摸青石,然後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過而感到驚奇,說:「剛才有巡邏船在此經過,我們何不移舟別處?」因此移船到河中心,設酒舉杯相勸,各自作詩來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飛風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裡再次寫詩懷古。到了第二天,風雪更大了,我就與甲在江邊分手,僅與丙兩人一同歸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
這以後,甲寄來書信與賦別的詩歌,信中說:「這天風急浪高,船夫拚命搖櫓,耽擱了很久才渡過河。過河之後,真疑心有神靈在暗中相助,以顯示這次聚游的偉觀。」我說:「唉!自從阮籍死後,空山之中已有千餘年沒有哭聲了。這事是否有神靈相助當然不能確知,但這次聚游確實是件壯舉。我們僅能賦詩作文來表達情懷,實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經想模仿司馬遷作《秦楚之際月表》的體例作《季漢月表》。現在也許沒有人能瞭解我的用心,但後代人一定會瞭解我的用心。這裡我應當把此事記下來,所以寫下這篇文章,將來把它附在記載季漢事跡之後。
今天是先父登嚴子陵釣台後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那年是乙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