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媽祖很感興趣,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希臘神話中女神眾多,厄瑞涅是著名的「和平女神」。上世紀80年代,聯合國將一位中國女性授予「和平女神」的稱號。和神話中的厄瑞涅不同,這位女性是真實存在的,她就是風靡港澳台及東南亞的「媽祖」。她的聖跡至今仍廣為流傳,津津樂道。
「媽祖」其人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3月23日,福建莆田湄洲島的林家再添一名女嬰。這個新生的寶寶從出生到滿月從未啼哭,父親林惟愨和妻子王氏將孩子取名為林默。16歲時,林默「窺井得符」,「身在室中,神遊方外,談吉凶禍福,靡不奇中」。此後,她救助海難,治病救災,深受愛戴。雍熙四年(公元987年)9月9日,28歲的林默羽化飛昇。湄洲民眾懷念她的善舉,將其稱為「媽祖」。
媽祖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南宋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文人廖鵬飛在《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一文中敘述:「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為立廟於本嶼。」媽祖立祠奉祀起步於宋朝,早先只在湄洲「僅落落數椽」而已,經歷元、明、清等朝代,逐漸興盛,實現了自下而上的逆襲,享受著最高等級的祭祀。
歷朝帝王總計授予媽祖35次封號,封號從「夫人」、「妃」、「天妃」、「聖母」到「天後」,還將媽祖祭祀列入國家祭典。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佔地3.8萬平方米,廟內山頂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雕像。2006年5月,湄洲媽祖廟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輔國」:海洋文化的守護神
媽祖的成功,取決於自身的精神內核。從封號可以看出,媽祖有「輔國」、「護聖」和「庇民」三大功績。
「輔國」是媽祖的重要轉折點。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受命坐船出使高麗,中途遇險。轉危為安後,隨船福建船工告知船隻幸得媽祖搭救,方才平安無事。路允迪回朝覆命,請封媽祖廟,宋徽宗親賜「順濟廟額」,這是媽祖第一次得到官方認可,也是由地方神向全國神的華麗轉身。
宋元時期,統治者對海外貿易實行積極的擴張政策。宋朝在廣州、明州、密州、泉州、杭州、上海等地設立市舶司,而廣州是當時最大的港口,市舶稅為全國之首。泉州緊隨其後,當地人能夠「晝則觀日,夜則觀星,陰晦則觀指南針」,其航海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統治者認識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合宜,所得動計百萬計,豈不取勝於民」,由此鼓勵媽祖的祭祀和傳播。泉州人在航海過程中將媽祖帶到全國沿海地區、東南亞乃至東非沿海地區,成為擁有世界影響力的信俗。
宋朝一度壟斷了南海至印度洋的海外貿易,為此,官方授予媽祖的封號有14次之多,一舉奠定了海洋守護神的地位。媽祖的崛起,與古代海洋文化的興盛密不可分的,「輔國」是將信俗和海洋有機整合,對海外貿易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護聖」:商業貿易的保護神
如果說「輔國」是媽祖的萌芽期,那麼「護聖」就是她的發展期。元朝時期,泉州超過廣州成為全國第一大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對泉州港口的壯觀場面深感震驚,稱它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元朝建立了以泉州、廣州、明州和密州為主的對外貿易體系。發達的海外貿易帶來的商稅,成為元朝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除此以外,元朝從運河漕運中受益匪淺。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以庇護漕運」為由封媽祖為「護國明著天妃」。相較宋朝,元朝的封號由「妃」升格為「天妃」,明顯提高了一級。終元一代,褒封媽祖5次,賜天下天妃宮廟額「靈慈」,並遣使在漕運沿途各廟祭祀。每年媽祖致祭成了官方定例。元朝掀起的新一輪媽祖信俗傳播,為媽祖地位的逐步抬升營造了良好氛圍。
元亡明興,明太祖朱元璋實行海禁政策,不過仍然保留外交和外國朝貢貿易,媽祖自然成為使節和船工的護身符。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放寬了海禁,恢復了廣州、泉州和寧波等地的市舶司。鄭和受命「七下西洋」後,客觀上刺激了海外貿易的繁榮。明朝的海洋政策屢有變化,媽祖受封了2次,地位與元朝保持一致。
從「輔國」到「護聖」,變化在於媽祖的護佑從海洋航運擴展至內河漕運,這一變化充實和擴大了媽祖信俗的內涵核心和傳播範圍。
「庇民」:尊重生命的「天後」
事實上,「庇民」代表了媽祖的成熟期。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對漢族的民間信仰保持寬容大度的態度。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廷封謚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後」,這一封號說明媽祖已經提升至與上帝同級的神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要性顯而易見。
之所以清朝對媽祖大肆封賞,是因為對她眾多傳說的肯定和褒獎。傳說媽祖曾「化草救商」,幫助遇險船隻化險為夷。她在夜裡「焚屋引航」,為迷航的外國船隻指引航向。媽祖21歲時,莆田大旱,她「祈雨濟民」。媽祖扶危濟困的傳說不一而足。
清朝利用媽祖對生命的尊重和救助,極力維護和宣傳媽祖的形象,既塑造了自身親政愛民的環境,又能拉攏漢族的民心,起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正因如此,清朝共封賜媽祖14次,僅咸豐一朝就封了5次,受封次數和宋朝持平。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朝廷授予媽祖的謚號多達64個字,是其他諸神不可比擬的。清朝將媽祖祭祀列入國家祀典,命地方官進行與文聖孔子、武聖關公同等規模的春秋諭祭,可見媽祖得到了相當高的待遇。「庇民」實質上是媽祖關懷生命的集中反應,也是媽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動力。
媽祖的三大聖跡,不僅代表了她的主要成就,還是媽祖信俗發展壯大的變化軌跡。簡而言之,媽祖是傳統海洋文化的化身。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目前,媽祖信俗遍及全世界45個國家,媽祖廟超過5000座,信眾超過3億人,成為東南沿海、港澳台和東南亞主要信俗之一。隨著媽祖信俗的傳播推廣,與其相關的宗教、文化、旅遊等方興未艾,歷久彌新。未來,對媽祖的崇拜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