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什麼是「外圓內方」的為人處世?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做人要真正做到「世事洞明,外圓內方」,首先要做一個明白人。
所謂明白人,即不但能努力改變環境,更能努力改變人際關係。 這離不開你的做人智慧, 要瞭解人生的方向,知道你的根本追求,知道你應該做什麼,不要為一點點瑣碎而煩惱。 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未來充滿陽光。
何為「外圓內方」?
外圓:是我們在為人處事上要學會靈活多變,換位思考,考慮他人的利益和要求,進行合理的適時調整策略,盡量保持與對方的和諧關係,避免與對方正面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內方:是自己的決斷和原則,這是由自己的利益決定的。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所以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就會有所堅持。
當談到「外圓內方」,如何贏得人心方面,三國時期的劉備就是一個很好的典例。
有一次曹操率軍要攻佔荊州,就派曹仁等將軍帶領3萬大軍向新野進攻。當時,劉備和曹操的實力根本無從較量,劉備面對十倍於己的敵人十分著急,此時劉備的軍師徐庶,連續出謀劃策,連續兩次打敗曹軍。
曹軍敗走之後,曹操斷定劉備一定要有高人相助,否則決不會被實力不足的劉備打得如此狼狽。於是曹操派人去打探,經打探後得知為劉備出謀劃策的高人便是徐庶。
曹操認為這樣的人在劉備身邊會壞自己的大事,所以決定招攬徐庶來為自己效力。 為了達到目的,曹操詳細地探尋了徐庶的情況:「徐庶為人忠孝,幼年喪父,現在只有老母在堂無人侍奉。」於是派人把徐母騙到許昌,並偽造徐母寫信給徐庶,讓徐庶趕來照料左右,孝順的徐庶看到信後,哭著向劉備辭行。
劉備聽到這個消息就像晴天霹靂,他知道徐庶此次前去可能再也無緣相見了,他最好的謀士離開,不僅是自己稱霸功業的損失,而且徐庶還是去曹操那邊,這樣自己不就等於養虎為患?
但是,劉備也知道,要拉攏人才必須首先尊重人才,只有這樣,人才才會為自己所用,自己只能做以仁感人的君子,不能做一個強奪的小人,如果非要強行留下,可能會弄巧成拙。
所以劉備不但沒有強留,反而流著淚安慰徐庶:「母子的親情是天下人共有的天性,你就不要對我念念不忘了。」
孫乾等人知道劉備準備放徐庶走,對劉備說道:「徐庶不僅是一個天下奇才,他還在我軍呆了一段時間,很清楚我軍的虛實,如果今天讓他走,一定會被曹操所用。不如留住他,如果曹操情急之下害其母,他一定會為母親報仇,並將盡全力來輔佐您對付曹操。」
劉備卻說:「不!如果曹操害其母而我用其子,這是不仁;如果強留住他,不讓其去見母,這是不義。我怎麼能做這麼不仁不義之事?絕對不可!」
第二天, 劉備為徐庶送別, 在離別時,二人相對而泣。馬到長亭, 劉備又下馬相送。徐庶深深為劉備的知遇之恩所打動, 於是,向劉備表示:「即使自己去了曹營,縱使曹操強逼,自己也絕不會為其出謀劃策。」劉備聽了這話,什麼也沒說,只是叮囑徐庶以後盡心侍奉老母,做一個孝順的兒子,干萬不要以自己為念。
徐庶揮淚上馬後,突然又停下腳步,告訴劉備,自己有一個很有才能的朋友,住在襄陽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有經天緯地之才,若主公願去招攬,可為劉備出謀劃策,完成興復大業。
劉備高興地想請徐庶為之引薦,徐庶卻說:「我的這位朋友生性淡泊名利,為利而來求仕,除非主公親自去邀請,他才可能出山?」 說完這些之後徐庶便走了。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劉備不會只考慮他當時的處境有多危險,如果他強迫徐庶留下來,這會讓孝順的徐庶對自己的做法感到厭惡,也許也不會盡力為自己出謀劃策。
然而,正是因為劉備對這件事情看得開,即使徐庶不再為自己出謀劃策,也絕對不會為敵人服務。劉備不僅對他所用之人友好,而且還讓外人認為他做的是正確的事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圓內方」,從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做人要學會「外圓內方」,你才會與對方的關係保持一種和諧穩定的狀態,不會因為瑣碎的事情導致合作關係出現裂痕,乃至破裂,所以我認為這個換位思考的方式也就成為了能否達到成功的關鍵因素。
回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想想自己努力做過的事,為何有很多事沒有做好,為何沒有實現自己想要的結果?其實分析一下原因的話,大概可以總結為「剛猛有餘,柔韌不足」,導致自己做事時變成「外方內圓」。
比如,有些人在學校的成績是一流的,進入社會卻變成了打工者;有些人在學校的成績是二流的,進入社會卻成為老闆。為什麼?
正是因為一流學生過於注重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成績二流的學生在與人交往中掌握了處世的原則。
在許多情況下,人往往格於自己的認知,自認為自己在處事上絕對正確。總是想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這往往會導致很多爭議,導致事情很難或不可能很好地完成。
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是一門非常重要也是極為高深的學問。
正如中國古代的銅錢外圓內方,古人把貨幣鑄成外圓內方,象徵圓中有方、外圓而內方的處世素養,也可以說為人處世要有個人原則,個人主見,不能隨波逐流;要做到行前三思,思則後定,定則不疑、不悔、不改。不盲目遷就別人,有自己的決定和底線,有看自身對事情的看法和觀點。
所以,我們需要努力,加強學習,讓自己成為有內涵的人,學識和涵養是「外圓內方」的基礎。只有有了知識,有了技術,才會有足夠的底氣,才會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能夠做到圓潤變通、處變不驚,才能修成「外圓內方」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