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在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畢昇是怎麼發明活字印刷術的?

活字印刷術在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畢昇是怎麼發明活字印刷術的?

活字印刷術在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畢昇是怎麼發明活字印刷術的?

歷史小知識

活字印刷術在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畢昇是怎麼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畢昇出生於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在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印刷術的發明給人類文化的傳播開闢了極其廣闊的道路,對於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起過極大的作用。為此,印刷術同火藥、指南針一起,被馬克思稱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他在《經濟學手稿》中闡述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歷史進程時說:「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我國最早的雕版印刷術產生於8世紀前後。而雕板和印刷技術的雛型,則在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先秦以來的印章、秦漢時代的刻石、魏晉以來的木刻符篆,特別是晉代反寫陽文凸字的磚志、南北朝時反寫反刻陰文神通石柱等,以及在絲織品上鏤板印花和在石刻上摹臨拓片方面已經早見端倪。西漢發明的造紙,東漢發明的松煙墨,則為印刷術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於是,與唐代經濟文化發達的形勢相適應,雕版印刷術便應運而生了。

9世紀時,我國的雕板印刷術已經得到了高度的發展和相當的普及。唐、五代以後,至宋初,私家和官方刻書都日益盛行雕板印刷術趨於鼎盛。但由於雕板費料費工費時,人們便設法改進它。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記載,宋仁宗慶歷年(1041-1048),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是印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畢昇是一介布衣,家境不好,他十二三歲那年,就去杭州一家書坊當學徒工。這家書坊是私人作坊,老闆是書商,主要就是刻書、印刷、販賣書籍的。畢昇打小就機靈,特別討人喜歡,再加上他本來就很聰明,很快就取得了老闆的信任。

當學徒工期間,畢昇學會了如何手工印刷書本,掌握了雕版印刷術的基本製作技藝。他發現,雕版印刷術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每次需要印製一本書,製版師傅就需要重新雕一次版。不僅需要製版師傅付出極大的心力和時間,而且一旦製版師傅技術不過關,雕錯一個字,那麼整個版就要作廢,重新來過。這種製作工藝使得印刷週期變長,印刷成本大幅增加。

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畢昇不斷思考著改進的辦法,怎麼才能夠提高印刷的效率。在慶歷年間,畢昇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他製作出一副特別的膠泥片,在每塊泥片上都刻不同的文字,然後放進窯裡燒硬,變成一副活字。在排版印刷前,將紙灰與松脂蠟混合,製成粘合劑,塗在鑲嵌有鐵框的鐵板上,再將活字逐一按照順序碼放在鐵板上。加熱鐵板,使松脂蠟融化,再用一塊平整的木板將字壓平,等到松脂蠟重新凝固後,活字也就牢固地附著在鐵板上,這樣就製作出了一幅雕版。

那為什麼一定要用泥片呢?這種印刷術的原理類似印章,那就不能用別的材質,比如玉石、木材之類?其實,除了泥片製作的活字外,畢昇還用木材做過活字,進行印刷實驗。但是由於木材自身存在紋理,分佈不均勻,雕刻比較難,再加上木材容易沾水變形,保存不當還容易發生霉變,造成表面毀損。此外,木材容易和粘合劑粘在一起,很難分離。至於玉石,用這些來做活字,成本太高,雕刻難度大。所以,最終畢昇還是選擇了最為廉價、製作方便、來源廣泛的泥土,來製作活字。

經過畢昇多次試驗,活字印刷術大大提升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因為使用活字印刷,僅僅需要雕刻一副活字,就可以不斷重複使用這幅字,進行排版印刷,無需每次都重新雕刻。

公元1041年,畢昇發明出活字印刷術,這被全世界公認為是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推動了印刷術的發展,是印刷史上的一大變革,提升了印刷效率,促進了文化傳播。活字印刷術最先傳到朝鮮,被當地人稱為陶活字,後來又傳到了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德國、俄羅斯等歐洲國家。

當代世界的印刷技術比畢昇的發明不知先進了多少倍。但是,活字製版仍是按著畢昇的原理發展起來。活字印刷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它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少數人才能讀書和受教育的狀況推動了文化科學技術的傳播,為人類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