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是古代的三輪車嗎?“木牛流馬”有什麼用處?

“木牛流馬”是古代的三輪車嗎?“木牛流馬”有什麼用處?

“木牛流馬”是古代的三輪車嗎?“木牛流馬”有什麼用處?

歷史小知識

「木牛流馬」是古代的三輪車嗎?「木牛流馬」有什麼用處?接下來跟著本站小編一起欣賞。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一個集智慧於一身的謀士,他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他還是個大發明家,今天我們來聊聊他發明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東西?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北伐期間,由於遠離西川,北伐大軍不能及時得到糧草供應,在持久戰上很是吃虧。於是諸葛亮就派人製造了「木牛流馬」。

這「木牛流馬」是什麼東西呢?據說這「木牛流馬」能翻山越嶺,穿越河間如履平地!更為傳神的是,在《三國演義》裡,「木牛流馬」還有著詳細的說明書,具體零件的尺寸都有記載......《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記載可能不實際,但是「木牛流馬」在《三國誌》中也有記載:"建興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如以木牛運。"這說明,「木牛流馬」是確實存在的。

神奇的「木牛流馬」讓司馬懿知道後,就派人搶回「幾頭」,比著葫蘆畫瓢,仿造了不少。果真,跟諸葛亮造的一模一樣,很是靈動。司馬懿就開始用仿造的這批「木牛流馬」搬運糧草,哪裡知道中了諸葛亮之計。原來啊,這「木牛流馬」是有機關的,舌頭就是木牛流馬行走的開關。司馬懿不知道啊,結果這批「木牛流馬」白白送給了諸葛亮。

這木牛流馬太神奇了,就越傳越廣。說沒有吧,但是在正史上卻又有詳細的記載。儘管記載中有詳細的尺寸零件描述,但是卻沒有一頭實物和圖像能流傳下來,現在就很難克隆複製出來了。

先看看書上的木牛流馬的介紹: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馬:肋長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前腳孔去前軸孔四寸五分,板方囊兩枚。 從書上的敘述來看,木牛是相當於發動機的設備,流馬只是個裝載東西的設備,相當於汽車的車廂。 從木牛的結構上看,它採用了助力機構,裡面可能加有飛輪機構。從他的運行來講,裡面採用的有齒輪機構,曲柄連桿機構。人推動木牛時,裡面的曲柄連桿機構通過齒輪帶動飛輪,飛輪運行起來後,又因為飛輪的慣性,給木牛以助力,這樣,就達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馬的結構,其實是一輛板車,只不過改變了它的重心和軸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車用起來省力一些。

關於書上說這個為牛什麼,那個為牛什麼,這只不過是中國人的習慣,用來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說的,什麼馬像什麼之類的。 木牛有四足,其實是輪子,在古代,沒有專業的機械術語,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達,和現在的會不一樣。 有猜測木牛是用腳走路的,可是這要用液壓機構,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不可能的。用手來搖,也不可能。因為這樣用的機構太多,有些機構,在當時還沒有發明。 關於扭轉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簡單,裡面有防反轉的棘輪機構。 當然,我也只是根據三國演義裡的記載推測。不過應該不會差得太遠。我現在手頭沒有詳細的關於木牛流馬的資料,只是根據我的經驗推測。 也可能有複雜化的想像,不過我覺得這樣比較合理,這樣採用的結構比較簡單,符合當時的生產力狀況。 我們的先賢似乎是聯手保留下一個千古之謎,以考驗我們後人的智慧。

木牛流馬流馬的稱呼,馬指跑的快,輕便.我們叫獨輪車為木馬,叫自行車叫洋馬,也是出於同樣的習慣;流馬在四川只在平原地帶還在用,單人操作很簡便.流牛當是載重物的,行的慢,屬於大車類,民間沒有使用的價值,失傳的原因就在這裡。 木牛是什麼樣的呢,應該是在木馬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流牛的兩轅證明有個車斗,那麼這個車是一個掛斗結構,連接到木馬上的,木馬就演變成一條腿,獨輪部分也做了改進,在圓輪(改成粗軸)上安裝4根木柱,演變成4個足,這樣停走都平穩,也就是一個前後反過來裝的變種獨輪車,配上制動器(牛舌),控制牛舌落下和升起的牽引繩,繩頭則卡在牛齒裡.整車樣子確實像是一頭牛。

四川渠縣浦家灣出土的東漢無銘闕浮雕,所繪獨輪車圖像反映了早期獨輪車造型。木牛可能是獨輪車的一種改進設計

陶三輪馬車的出現,彷彿看到了「木牛流馬」的原型。這輛三輪馬車斷代在東漢與三國之間,正是諸葛亮生活的年代,出土地又是當年諸葛亮治下的蜀漢。作為一件殉葬品,肯定當時確有實物。更讓人驚奇的是,該車還有很多先進之處。首先,一般馬車只有兩個輪子,馬不僅要費力拉車,還要承擔車身的重量;而三輪馬車可以減輕馬的承重負擔,增加馬車的穩定性,讓它的牽引力更大,從而運送更多更重的貨物。其次,傳統雙輪馬車的車身和馬之間靠「轅」連接,「轅」的長度注定了馬車轉彎半徑大小,不適合在狹窄的山路上行走;而三輪馬車在前面的輪子和後面的車廂之間有個「轉向器」適合在狹窄山路上轉彎;還有,這車還可以一車多用,它的車廂可以拆下來,把車架放在叉形器上,就變成獨輪車,可以根據行駛道路的條件,拆卸組合成獨輪車和兩輪車。這一點,正好和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十分相似。因為在東漢時期的畫像石和畫像磚上就已經有了許多獨輪車的形象。因此有考古專家推測,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很可能就是某種三輪馬車。

然而,推測畢竟還是推測,尤其是對於「木牛流馬」「人不大勞,牛不飲食」的有關記載,誰也不能解釋清楚。至於,陶三輪馬車是否就是「木牛流馬」這個謎,有待於進一步考古實物出土的那天,才能大白於天下。但不管怎樣,陶三輪馬車的發現,還是把中國三輪馬車的製造歷史提前了整整800年。

當然,成都出土的這一輛陶制三輪馬車,究竟是不是木牛流馬,如今還沒有定論,或許真正的木牛流馬還埋在地下,等待揭曉。

讓人遺憾的是,陶制三輪馬車的出土,證明了中國人早就會製造轉向裝置,但卻沒能推廣開來,而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中。否則,中國古代交通運輸工具,將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中國古人非常聰明,有無數驚人的發明,只是後世子孫不爭氣。

相關內容: 木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