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為什麼會奉旨填詞?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宋代出了許多傑出的詞人,柳永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他是宋代第一位專門寫詞的作家。由於他曲折放浪的生活經歷,使得他的詞作風格浪漫多情,通俗感人,音節響亮,充滿了市民的生活情趣,其中有許多優美警句廣為流傳。
柳永(987—1053)原名三變,是福建崇安人,因為排行第七,大夥兒也叫他「柳七」。父親柳宜飽讀詩書,而且官做得很大.家庭教育的影響,使柳永把讀書做官看成是人生的第一目標。大約在30歲的時候,他告別家鄉到京城追求功名。誰知第一次考試就落榜了;隔了幾年,第二次考試又沒被錄取,這回他忍不住發牢騷了,便寫了一首詞《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詞的主要意思是:考不上進士,做不成官,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我有才能,我就是一個不穿朝服的官吏。那些虛浮的名聲有什麼用,還不如把它換成喝酒、唱歌、作詞的生活吧!
這話本是一個失意讀書人在背後發的小小牢騷,但這首牢騷詞不脛而走,傳到了宮裡,也傳到宋仁宗的耳朵裡。仁宗一聽大為惱火,牢牢記住了這首詞和他的作者。
隔了幾年,柳三變又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這次好不容易被通過了.等錄取的名單放到了皇上面前,宋仁宗看著看著,覺得其中一個名字很熟,他問身邊的太監:「這個柳三變是誰?」
太監回答:「這個柳三變就是所謂的『白衣卿相』呀!陛下不知道呵,連西夏國的人都在說呢,有人居住、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唱柳三變的詞呢!」
這話提醒了宋仁宗,他不以為然地說:「他不是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嗎?那就讓他去喝他的酒、填他的詞吧!還要功名幹什麼?」說著,就把柳永的名字一筆勾掉了。
柳永在仕途上又一次遭受了嚴重的打擊!
多年來在首都繁華的環境裡所受到的薰陶,再加上官場向他關上了大門,使得出生優裕的柳三變從此流連往返於社會最底層,交了許多民間的朋友,包括歌妓在內。
從此,柳三變就經常自嘲是「奉旨填詞」,意思是遵循皇帝的旨意在寫詞填曲!寫詞填曲還真的成了他全部生活和生命呢!
柳三變的許多詞,準確地反映了社會下層女子受壓迫遭蹂躪的痛苦生活,從而得到了她們的友誼和資助;她們也因為唱了他的詞而迅速走紅,對他倍加愛戴。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可見他在這一時期的詞作所受歡迎的程度。
詞是被人唱的,而唱它的人多是社會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的歌妓,過去沒人專門從事詞的創作。是柳三變開拓了詞的領域,並使詞獲得了表達更為複雜的思想情感和更為廣泛的社會生活的能力。在內容上,他大膽引進了市井百姓的情調和情緒;在形式上,他創新並發展了一百多字的長調。他一生寫了二百多首詞,聲情並茂,膾灸人口,如《醉蓬萊》、《望海潮》、《雨霖鈴》、《八聲甘州》等,為詞的通俗性、民間性、音樂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柳永的名字是他後來改的。在做了許多風流詞人以後,柳三變又回到了封建士大夫的行列中。他先是將名字改為「柳永」,使得統治者再也想不起昔日的柳三變。47歲那年他中了進士,走上了當官的道路.以後他做過縣令等。他的政績不錯,民聲也好,為國為民做了一些好事。
但是,柳永的詞風從此以後也有了較大的改變,他寫的詞開始脫「俗」變「雅」起來,也有了不少歌頌皇恩和粉飾太平的詞作.這時的柳永才真的「奉旨填詞」了。
相關內容: 柳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