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神功,是《九陽真經》中多種學術理論體系中的武學體系,出自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
武功由來
《九陽真經》在金庸小說中第一次出現是在《神雕俠侶》最後一回中,覺遠大師憑借此書震驚當時的絕世高手「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南僧一燈大師、北俠郭靖、老頑童周伯通」等人,但經書也被尹克西帶到了崑崙山中;在《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在崑崙山的白猿腹中得到經書,並憑借此經威震武林成為一代高手。
原文
覺遠微一沉吟,道:「出家人不打逛語,楊居士既然垂詢,小僧直說便是。這部《楞伽經》中的夾縫之中,另有達摩祖師(實則另有其人,見下文)親手書寫的一部經書,稱為《九陽真經》。」
傳承
覺遠大師圓寂之際,矇矓囈語部分《九陽真經》經文,張三豐、郭襄、無色大師默記了一部分。
當年傳得《九陽真經》的三位,悟性各有不同,根柢也大有差異。
武功是無色大師最高;郭襄所學最博;張三豐當時武功全無根基,正因如此所學反而最精純。
是以少林、峨嵋、武當三派,一個得其「高」,一個得其「博」,一個得其「純」。三派武功各有所長,但也可說各有所短。
張三豐和郭襄後來成為武當派和峨嵋派的創派祖師,「九陽神功」啟發武當、峨嵋開宗立派的武功,及無色後少林派受益匪淺,主要根源在這一部分的『九陽神功」,又名《武當九陽功》,《少林九陽功》和《峨嵋九陽功》。
張無忌先後練過《武當九陽功》和《九陽真經》,發現《武當九陽功》只有不足十分一的經文,不足十分一的內容也足夠壯大少林派,成為武當、峨嵋創派的奠基。
(《倚天屠龍記》十六回 剝極而復參九陽:他心中突突亂跳,掩卷靜思:「這到底是什麼經書?為什麼有武當九陽功的文句?可是又與武當本門所傳的不盡相同?而且經文更多了十倍也不止?」)
《倚天屠龍記》九陽神功心法: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張無忌在幽谷中誦讀這幾句經文之時,始終不明其中之理,這時候猛地裡想起,以滅絕師太之強橫狠惡,自己決非其敵,照著九陽真經中要義,似乎不論敵人如何強猛、如何兇惡,盡可當他是清風拂山,明月映江,雖能加於我身,卻不能有絲毫損傷。然則如何方能不損我身?經文下面說道:「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歷史版本
在最初的版本裡面,九陰九陽都是達摩創的。在舊版《倚天屠龍記》(原名《天劍龍刀》)裡面有很明顯的論述:九陰真經偏向外用,九陽神功偏向內功。
但是這樣一來,中國最高深的兩門武功都來自外國人,這未免讓以中國功夫為榮的國人們覺得面上無光,而且這樣的中國功夫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國功夫。大概後來讀者們反饋了這個問題,或者是他的朋友的一些說法影響了他,金庸自己也覺察到了這個問題,他在《射鵰》裡面用了整整一章來寫九陰真經的出處,把這部經書的知識產權從達摩手裡轉給了黃裳,達摩則是《易筋經》和《洗髓經》的作者,改倚天屠龍記的時候他也曾大費力氣地寫「西域武功比起中國學問,畢竟中原的學問更為精深」。
其實看過倪匡的小說《衛斯理》系列的人都知道,倪匡對中國功夫相當推崇。作為金庸的好友,他對這個改變的作用應該是功不可沒的。這種改變在改版《倚天》裡更加明顯,藏於少林的《九陽神功》,為讀者留下了九陽實際是道家內功的暗示。
金庸在最新修改版本中將作者寫成與王重陽鬥酒的一位奇士,後王重陽將《九陰真經》借與此人看,此人覺得九陰真經陰氣太重,後躲進少林創作九陽真經,此功,可出氤氳紫氣,可隨意擴散到體內、體外,可刀槍不入,水火不侵,毒氣不生,物化不之,金剛不壞之軀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