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靈素,金庸小說《飛狐外傳》中的人物,醫學名宿「毒手藥王」無嗔大師關門弟子,名字由《靈樞》、《素問》兩本醫學經典而來。程靈素繼承了毒手藥王的遺作《藥王神篇》,成功培育至毒七心海棠。她機智聰敏,料事如神。身段瘦小如幼女,面有菜色,只有一雙眼睛又大又亮。暗戀胡斐,最後為救胡斐,犧牲自己替他啜毒而死。臨死前仍設計用七心海棠蠟燭殺死師門敗類石萬嗔等人。
人物形象
七心海棠的主人。
金庸的作品中,《飛狐外傳》算不得出色,但是在這部不長的小說中,金庸卻塑造了一個與他筆下其他人物迥異的形象——程靈素,讓這本小說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相當重的份量。
說程靈素不同於他人,最主要的一點是相貌。金庸筆下角色稍微重要一些的女子,無論正邪,不是清麗脫俗,就是嬌媚如花;碰上年長些的,年輕時候也一定是名動江湖的大美人。好不容易出來一兩個難看的,比如梅芳姑、殷離等,那也是因為種種曲折毀去了原本如花的容貌。
金庸筆下的程靈素一出場,卻是一個形容憔悴的窮村貧女形象, 見她除了一雙眼睛外,容貌卻是平平,肌膚枯黃,臉有菜色,似乎終年吃不飽飯似的,頭髮也是又黃又稀,雙肩如削,身材瘦小,顯是窮村貧女,自幼便少了滋養。她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歲,身形卻如是個十四五歲的幼女。
除了一雙眼如點漆、精光四射的眼睛讓胡斐一怔之外,胡斐對她的印象甚是平淡,就連這一怔,他也很快放在了腦後。
可是這樣一個相貌稀鬆平常的女子,卻是金庸所有作品中真正擔得起「冰雪聰明」四個字的人。從她第九章出場到第二十章死去,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是料事如神,從容應對:贈花救人,化解師兄師姐怨仇、救胡斐脫險、解救馬春花、破掌門大會……赴死之前布的連環局,更是將她的聰明過人之處體現到了極點:一救胡斐;二清除慕容薛鵲,清理門戶;三毒瞎石萬嗔並告訴胡斐石萬嗔可能才是害死胡一刀的真正兇手,以防胡斐感念她的情意自絕,並為他日後為父報仇掃清障礙。
相比之下,金庸筆下趙敏之類的聰明女子,只能算得是小聰明。
所以儘管她出場的時候全書已經快過半了,可是,她出場之後,熱血仗義的胡斐、飛揚灑脫的袁紫衣、頂天立地的苗人鳳,都相形失色。
這樣一個聰明的女子,身為無嗔大師的關門弟子,有著天底下最厲害的下毒解毒功夫,卻處處以德化怨,有著菩薩一般的善良心腸。她寬恕作惡的師兄師姐,救治作亂的小鐵,替弱者王鐵匠出氣,援手替姬曉峰療傷…… 身為毒手藥王的弟子,她卻從來沒亂下一次藥,生前也不曾殺死一個人。直至生命方休,她才出手佈局,假手於一段蠟燭,在她死後替師父清理了門戶——即便是這時,她也給了那三個蛇蠍一般的人最後一個機會:如果他們不那麼奪書心切、乘夜趕來,他們是不用點上那致命的七心海棠蠟燭的。
不僅如此,程靈素的寬容坦蕩,也同樣叫人難忘。
有兩個細節很典型。
一是當程靈素講起八歲時被姊姊罵醜八怪扔鏡子的事情時,見胡斐臉有異色,猜中了他的心思,直截了當地說:「你怕我毒死姊姊嗎?那時我還只八歲呢。嗯,第二天,家中的鏡子通統不見啦。」
此時的程靈素和胡斐,已經經過了許多患難,胡斐已經說過當她是好朋友。若換一般女子,見到「好朋友」這樣揣測自己年僅八歲時的舉止,心中自然不快,可是程靈素並不曾有絲毫的怪罪和不快,更是坦然說出了胡斐的心思。
二是在為苗人鳳治眼睛時。程靈素與苗人鳳素不相識,只知他是胡斐要救的人,於是風塵僕僕離開藥王莊,為苗人鳳治病。但在她準備扎針,叫他「放鬆全身穴道」時,胡斐卻是心中一動,生怕程靈素暗藏陰謀欲藉機加害苗人鳳。
聰明的程靈素又看出了胡斐的心思,她不僅沒有怪他這樣猜忌自己,反而問胡斐:你說我是
好人呢,還是壞人? 在胡斐答她是好人時,她抱以一笑,再不提此事。
這一份磊落寬容的氣度,在我看來,是胡斐所不及的。如果說苗人鳳是個光明磊落的漢子,那麼,從替苗人鳳治眼睛這樣事情上,我覺得只有程靈素的磊落才可與之匹敵,就像俗語中的「英雄識英雄」一樣,她問也不問就相信他會信任自己,問也不問就知道他忍受得住七心海棠葉帶來的劇痛。整件事情當中,胡斐反而成了一個第三者。
可是,可再聰明之人,遇到了愛字,也會身不由己。聰明如程靈素,同樣過不了一個「情」關。或許,比起「離於愛」的人生來說,即使憂怖一生,也是難以抗拒的。
程靈素生活在下毒高手當中,日日過著提防算計的生活。所以,胡斐行事的坦蕩不羈,胡斐待人的善良厚道,深深吸引了程靈素)——程靈素本來就是識人高手,見她如何和苗人鳳「英雄識英雄」便知——所以她會送他藍花、做好飯等他回來,然後陪他去給苗人鳳醫治眼睛。只是程靈素第一缺乏美貌第二太過聰明,連犯
兩條一般男性擇偶的天條,所以沒有好收梢是肯定的了。我這樣說,並不存損貶男讀者之意。《飛狐外傳》之中,我也曾試圖站在男性的立場,揣測為什麼胡斐沒有愛上程靈素。結論就是上面提到的:缺乏美貌、太過聰明。
第一點不言自明,可是,為什麼聰明反而也是致命傷呢?胡斐雖有一身好武藝,論心思縝密卻遠不及程靈素,程靈素對他的心思,可謂洞之若燭,一絲一毫都逃不過她的眼睛。加之她個性坦白,所問之話,讓胡斐很是「窘迫意外」了幾回。留下藍花之事,走神想起袁紫衣等等……。自己的小心思被別人看了個通透明白,坦蕩如胡斐尚且「大窘」,何況常人?!所以胡斐曾有一段:他(胡斐)心中又想:「這位靈姑娘聰明才智,勝我十倍,武功也自不弱,但整日和毒物為伍,總是……」他自己也不知「總是……」甚麼,心底只隱隱的覺得不妥。
這個不妥,其實就是對程靈素一切都瞭然的隱隱畏懼。
聰明如程靈素,自然對此不會毫無覺察。所以,細心的讀者一定不難發現,情節越往後,程靈素衝口而出的話越少、含蓄深沉的話越多,原因何在?她也知道,自己的鏡子般的清晰透徹給了胡斐無形的壓力。
可是,愛情似乎總是這樣,當一個癡心的人愛上另一個人的時候,被愛的人似乎也總是心儀著另一個似乎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無論程靈素如何盡力而為,袁紫衣的影子何曾在他們中間消失片刻?但是,程靈素卻一直不肯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所以,她曾自己提出來要離去、胡斐絲毫不曾挽留時,她還是留了下來。(如果她走了,這不又是一個郭襄的故事嗎?)直到胡斐提出結拜為兄妹時,一向深藏不露、從容淡定的她,卻是再也控制不住,「言語行動之中,突然間微帶狂態」。——金庸於此只是淡淡一筆帶過,便將無限的想像空間留給了看書的我們,真真叫人心碎。
自後,在往京城去的路上,程靈素睡得越來越少,人越來越憔悴。北京終於到了,胡斐和程靈素並騎進了都門。進城門時胡斐向程靈素望了一眼,隱隱約約間似乎看到一滴淚珠落在地上的塵土之中。胡斐心頭也是一震:「這次到北京來,可來對了嗎?」
他對於這個二妹執著癡情的前景,有了不詳的預感。
愛是個多麼變幻莫測的東西,有人要長相廝守,有人只求曾經擁有,程靈素呢,大概是但求不負我心吧。
而一個人愛另一個人到極深處應該是什麼樣子呢?整天眼睜睜看著自己愛的人心頭愛著另外一個人,這種「生離」的滋味,怕是比「死別」更加折磨人吧?!
所以在最後,這個憂鬱滄桑的程靈素,無怨無悔地選擇了死亡,真正演繹了一曲用生命去愛一個人的情歌。
七心海棠的主人死在了愛人的面前,那盆不起眼的神奇的小花,也凋謝在清晨的微風裡………
我自始至終都不欣賞金庸在程靈素死後、胡斐醒來的那一番評價,說程靈素自知得不到胡斐的愛,選擇一死,以期在胡斐心中留一個永久的位置。這樣的猜測,讓藥王廟裡的這場變故,彷彿變成了程靈素的一場陰謀。聰敏的程靈素,早已知道胡斐的感情所在,袁紫衣也已出家,如果不死,活著的日子不會比袁紫衣出家前更難過。
我也不認為《雪山飛狐》裡那個愛上了苗若蘭的胡斐和《飛狐外傳》裡這個情深義重的胡斐是一個人。程靈素死後,胡斐在雙親墓前遇上了一度朝思暮想的圓性,圓性走得不是很堅決,可胡斐竟然沒有再挽留她。我想,他或許開始明白,那個讓他敬畏、讓他憐惜的二妹,其實早已經在自己意識到之前,成為了這個世界上,自己最親的親人了!
所以,在下一本書裡,寫過這麼一段:月黑風高,孤燈如豆,胡斐對劍自酌,窗外月華如水,寒意稍濃,不知從何處,飄來當年王鐵匠唱過的小調:「小妹子對情郎——恩情深,你莫負了妹子——一段情,你見了她面時——要待她好,你不見她面時——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聲音暗啞,如泣如訴,事隔這麼多年,如今唱歌的又會是誰呢。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胡斐握刀的手許久未動,映射出五彩光環的鋒刃上,不知何時,留下兩滴四散的水珠……抬頭遙看漆黑的天際,燦若流星的一雙大眼睛,分明是程靈素在黯然不語,漸漸的似被這人間月色所感,眼中升騰起濛濛的霧氣,長長的睫毛慢慢合上,而兩行清淚——潸然而下。
——這是多年後,一個思念中的男人流下的眼淚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
相關內容: 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