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白田馬上聞鶯》:通俗易懂,但構思上卻獨具匠心

李白《白田馬上聞鶯》:通俗易懂,但構思上卻獨具匠心

李白《白田馬上聞鶯》:通俗易懂,但構思上卻獨具匠心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白的《白田馬上聞鶯》,一起來看看吧!

白田馬上聞鶯

李白〔唐代〕

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

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

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

驅馬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這首詩寫的是初夏風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構思上卻獨具匠心。

詩人選取了黃鶯、桑樹、蠶三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連在一起,上承下啟,前呼後應,構成一個嚴謹有序的藝術整體。就在這幅通俗、淺顯的鄉土風情畫中,詩人寄托了他浪跡江湖、一事無成的悲哀。所謂「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蠶老客未歸」,言下之意是陽春已過,初夏來臨,而自己大業未就,虛擲光陰,空度歲月。

正是桑間黃鶯的啼鳴驚醒了詩人,時臨收穫的季節,應當珍惜年華,不能再作無目的漫遊了。但是,驅馬向前,捫心自問,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詩人倍感悲涼,尾聯收筆聯繫深層的現實,而表達的情感正是一種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思想情緒,其中也含有羈旅的愁苦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全詩先揚後抑,借景抒情,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體現了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博大情懷。

相關內容: 李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李白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