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勞亭》李白所作,蘊含難捨難分的離別之深情厚誼

《勞勞亭》李白所作,蘊含難捨難分的離別之深情厚誼

《勞勞亭》李白所作,蘊含難捨難分的離別之深情厚誼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譽為「詩仙」。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白所作的《勞勞亭》吧。

李白被人尊稱為「詩仙」,第一當然是其超凡的才華,第二應該屬於其無拘無束的天性,對於第二個因素就反映在這後面一個「仙」上。「仙」者,隱居山野,不染凡塵之人。標準點兒的解釋,大抵就是脫離了人間低級趣味、不為紅塵瑣事所困囿的人。

然而,對於李白而言,根據他一生的軌跡,說他是一個「跳出紅塵外,不問世間情」的人,那根本就是大大的錯誤結論。所以,想來李白的「仙」,歸根結底仍然是表現在其個人的富麗才華與不羈天性的結合上面。

《勞勞亭》

【唐】李白

天下傷心處,

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

不遣柳條青。

李白從年少時期開始,就已經過上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漫遊。他的天性決定了他的不俗,所以他的一生總的來說是灑脫自在的。而這種自在的根本,充分建立在其能夠自由行走之上。所謂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李白是用其一生在實踐的。

首句「天下傷心處」,真是大氣,雖然句中自帶「傷心」二字,但是當我們認真讀起來的時候,內心裡面何嘗有半分心傷悲慟的感覺。由人及詩,或由詩推人,或許李白在我們的印象裡面,本就該是飄逸不群、卓而不凡的。

從小詩的細節裡面尋找詩人蘊藏著的大情緒的,這應該是我們在閱讀作品時候的一種技巧。我們關注作品本身,嘗試其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新鮮感。畢竟,人是喜新厭舊的生物。忠誠,來源於利益最大化。

本詩最為簡單直白的一個開頭,就是可以給予我們一些驚喜的。這種看上去有些誇張的口吻,反而非常符合李白本身的形象。這種形象上的固體化,對於去認知一個非常出名的詩人,想要做出一些改變,是十分困難的。正是基於此,所以,我們才會沒有感受到詩句裡面的「傷心」意味;哪怕詩人用上了「天下」這個莫大的範圍概念,亦是如此。

次句「勞勞送客亭」,詩人在這一句裡緊緊抓住了題目「勞勞亭」這一具體的物象。勞勞亭,三國吳時建築,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為古時送別之所。《景定建康志》:「勞勞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別之所。」

在此處,本句完全是承接首句而來,就彷彿對上一句的回答:全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在哪裡?不在他方,就在這裡,就在勞勞亭處。此時此刻,勞勞亭成為詩人聚焦之中心,因為他的悲傷,他覺得全天下最傷心之處,只能是在這座叫做勞勞亭的地方。

這大概就是公認的「因地起意,借景抒情」,把自己有些虛無卻濃郁的情感寄托在真實可觸的實在物體之上。如此,再來看「勞勞」二字,就分外清晰許多。它既帶有自身憂愁傷感的本意,又指向實物建築勞勞亭這一具象變抽像的東西。

最後兩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是一個完美的總結。如果說本詩前面兩句,是對詩人性格的高度提煉的話,那麼到了這末尾兩句,則是對詩人情感的極致昇華。而這個對情感外在的表述上,又非常精準地向我們展示出詩人的高妙詩思,既屬於詩人的才情。

折柳送別,這個情節早已在古代詩歌作品裡氾濫成災,尤其顯得普通大眾化。大體上,各家都是基於這個習俗而落筆,比如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這裡的楊柳在感情上與送別是截然分開的兩個概念,現在之所以兩個並列在一處,也只是在於風俗本身。

然而反觀本詩,詩人巧妙構思,展開奇特想像,讓原本無知無識的春風,搖身一變成為善解人意的情感生物。正是因為春風具有了自我情感,所以才能夠很好理解人間情苦,「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楚辭·九歌》)。如果連自然之事物都具有了充沛的情感,那麼相對於人世間萬物之靈長的人類而言,莫非連草木都不如?

春風有情,不讓柳條上青色,豈不是對於別離之人的另類挽留?詩人把自己難捨難分的離別之深情厚誼,統統掩蓋在這看上去只是詩藝浮泛技巧之內,從而達到自己所最想要的目的。畢竟,再高妙的藝術技巧,到最後仍是為作品的主旨服務的。在這裡,作為詩家「仙人」的李白,用自己的詩歌作品親自給我們上了最好的一堂藝術課。

相關內容: 李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李白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