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白的《魯東門觀刈蒲》,一起來看看吧!
魯東門觀刈蒲
李白〔唐代〕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
織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娛。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鋪敘手法描繪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農人勞作景致,「寒事」、「初霜」點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時節,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裡間處處充溢著高寒、肅殺之氛圍。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運用比喻手法,貼切自然,把「揮鐮」、「拂水」渲染成「轉月」、「連珠」,間接描寫出魯東門外深秋割蒲草的「揮鐮」「拂水」勞動場面,意在歌頌農民的辛勤勞動變廢為寶,創造了財富。為下文稱讚「蒲草」作鋪墊。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生動形象地以誇張手法,讚美蒲草比帝王豪貴之家所用的「龍鬚」更可貴,表達出詩人對蒲草的可貴有獨特的見解。
「織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娛」承接上文,講述詩人對蒲草「最可珍」的作用,勾勒出一幅蒲草織作玉床席、清靜夜晚躺歡娛的景致,側面烘托出農人刈蒲以作編織之用,點明題旨,緊扣詩題「魯東門觀刈蒲」,陳述了詩人見農人刈蒲的紀實。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借用謝脁《詠席》詩:「但願羅衣拂,無使素塵彌。」講述出所詠之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塵」更顯得蒲草高潔純淨、「最可珍」。
這首詩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魯東門外農家深秋割蒲的勞動場景,並以誇張手法,讚美了蒲草的可貴與作用。在詩人筆下,蒲草經過農戶的辛勤勞動變廢為寶,妙筆生花,富有浪漫色彩。刈蒲時「揮鐮」、「拂水」的比喻,透露著詩人對農事勞作的喜愛,是麗句;「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則是警策之句,似有抨擊上層貴族奢華放縱、窮奢極侈,表達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相關內容: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