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淥水曲》:毫無秋景的肅殺之氣與蕭條之感

李白《淥水曲》:毫無秋景的肅殺之氣與蕭條之感

李白《淥水曲》:毫無秋景的肅殺之氣與蕭條之感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白的《淥水曲》,一起來看看吧!

淥水曲

李白〔唐代〕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此詩描寫的是一幅迷人的勝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寫景,詩人就其所見先寫淥水,南湖的水碧綠澄徹,一至映襯得秋月更明。一個「明」字,寫出南湖秋月之光潔可愛。次句敘事,言女子采白蘋。三、四兩句構思別緻精巧,「荷花」不僅「嬌」而且「欲語」,不特「欲語」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盪舟采蘋的姑娘對她產生妒意。這兩句詩,選詞甚妙,設境奇絕,把荷花寫活了,把境界寫活了。末兩句詩寫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僅無肅殺之氣,無蕭條之感,而且生氣勃勃,勝似春日;從景色的描寫,表現出詩人愉悅的情緒。

對此詩的理解,也有人認為是寫一位男子在勞作中對愛人的思念。按這樣理解,這首詩就與《詩經》開篇《國風·周南·關雎》極為相似,它們都選擇了淥水盪舟的背景。不過《關雎》中或愁或思,或得或喜,都溢於言表;而這首《淥水曲》雖也直言「愁殺」,但語氣隱忍克制,如霧裡看花,熱淚欲零還住。《關雎》中由思而愁,由得而喜,情節十分完整,意態高雅,從容而頗具富貴氣象;而《淥水曲》則似唯有無邊愁怨,不著際涯,正是抉擇其寂寞淒涼之狀。《關雎》中,哀止於「反側」;《淥水曲》中,心含悲淒仍不忘勞作,都可謂哀而不傷。

相關內容: 李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李白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