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探索: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典故介紹

歷史文化探索: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典故介紹

歷史文化探索: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典故介紹

故事典故大全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讀音是jiān tīng ze ming ,piān xin ze an,兼: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明:明辨是非。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意思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成語出處: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唐太宗)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魏徵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在唐太宗時曾任諫議大夫。他學識淵博,敢於向皇帝直言諫勸並提出各種建議,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對他也很尊重。一天,唐太宗問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詞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得出正確的結論,才不至於被欺騙而把事情辦錯。」接著魏徵又列舉了歷史上的許多事件,證明偏聽或偏信奸臣小人的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他說:「秦二世偏信趙高的話,而招來了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的話,而自取台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的話,而導致彭城閣之變。相反,如果多瞭解一些情況,多聽取一些意見,就可以避免或防止一些災禍的發生。」唐太宗聽了魏徵的話心裡豁然開朗,說道:好啊!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相關內容: 歷史文化探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故事典故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