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面自乾」適合用在什麼場景下?「唾面自乾」的歷史典故是什麼?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其實唾面自乾這個成語,從字面上大致能看出意思,就是說臉上被人吐了口水,但是自己並不會把它擦掉或者洗掉,而是選擇讓它自己幹了。人臉上粘上東西,本能的反應就是會把它擦掉,但是這樣一種不管它讓它自己幹的行為,就讓人不理解了。唾面自乾的背後有沒有什麼歷史故事?是誰選擇了唾面自乾呢?
出處
劉殐的《隋唐嘉話》: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教之耐事。師德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據過分,人所唾嫉也,將何以全先人髮膚?」弟長跪曰:"自今雖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唾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憂。」師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發於怒也;汝今拭之,是惡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將自干,何唾笑而受之?」
原文
婁師德其弟守代州刺史,辭之官,教之耐事。師德:「吾備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全先人髮膚?」其弟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師德憂:「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當笑而受之。
譯文
故事發生在唐代武則天時期。婁師德的才能非常得到武則天的賞識,招來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在他弟弟外放做官的時候他對他弟弟說:「我現在得到陛下的賞識,已經有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詆毀我了,所以你這次在外做官一定要事事忍讓。」他弟弟就說:「就算別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臉上,我自己擦掉就可以了。」婁師德說:「這樣還不行,你擦掉就是違背別人的意願,你要能讓別人消除怒氣你就應該讓唾沫在臉上自己幹掉。」
婁師德生於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字宗仁,原武(今原陽西南)人,從小才思敏捷,20歲的時候便考中進士,被任為江都縣尉。他由於才能出眾,很快便被升為監察御史。
儀鳳二年(公元677年),位於青藏高原的吐蕃派兵侵襲唐朝邊境,唐高宗李治頒發《舉猛士詔》,招募勇士,進行軍事反攻。婁師德毅然報名參軍,要為國效力。次年,唐軍進展不順,損兵過半,危急時刻,婁師德挺身而出,頑強抵抗,唐軍士氣大振。隨後,他又奉命出使,在赤嶺(今青海日月山)與吐蕃進行和談,促使雙方和解罷兵。過了數年,吐蕃再次入侵,他率兵反擊,由於指揮有方,在白水澗(今青海湟源南部)八戰八捷,大大遏制了吐蕃的攻勢。
武則天改唐為周後,以東都洛陽為神都,婁師德更是得到重用,出將入相,屢建奇功。
婁師德胸懷寬廣,尤其以能夠忍讓而青史留名。有一年,他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上任前來到哥哥位於洛陽的家中,向其辭行,並詢問哥哥還有沒有什麼要交代的。婁師德語重心長地說:「我已當了宰相,現在你又要擔任一方大員,榮寵至極,必定有人嫉恨我們。要免受其害,我們遇事一定要學會忍耐。」他的弟弟馬上跪在地上說:你放心,就算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一定會自己擦乾淨,決不為此和人計較。」沒想到,婁師德認為弟弟這樣做仍不行。他再三告誡弟弟: 「別人發怒後把唾沫吐在你的臉上,你一擦了之,他的怒氣仍不會消,一定繼續嫉恨你。要我看,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自己不要擦掉,應該讓它自然干了才是。」
每當我們受到侮辱的時候,都常常會用一些話來鼓勵自己,比如忍辱負重,唾面自乾。而忍辱負重這個詞我們都知道,而唾面自乾是很少有人提及到的。今天我們就普及一下唾面自乾主要是來自哪個典故,說的是誰。
唾面自乾這個典故是主要來自於隋唐嘉話裡的一段話。這件事情發生在唐代的唯一女帝武則天那個時代,在當時婁師德,他的才能被武則天所發現,而且被武則天所重用,這樣的時候就引起了很多人對他的嫉妒之意。
當他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他就和他的弟弟所說這件事,而且他的弟弟也將要外出做官,他就和他說,我現在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讚賞,已經有很多的人在皇帝的面前詆毀我,說我的一些問題,所以你在這次外出做官的時候要10分的注意,千萬不能惹是生非,不然恐怕我也保不住你。
他的弟弟就說,就算別人把唾沫都吐到我的臉上,我只把唾沫擦掉就可以他的弟弟就說,就算別人把唾沫都吐到我的臉上,我只把唾沫擦掉就可以。婁師德說你把唾沫擦掉都不行,你如果擦掉了別人的吐沫,就是在違反別人的意願,這樣的話也是,不能讓別人消除對你的怒氣的。
所以你要讓別人消除自己的怒氣,需要讓別人,唾面自乾意思就是,即使別人吐吐沫到你的臉上,也要等他自己幹掉,不能用自己的衣物或者是手擦乾,這樣才可以消除別人對你的怒氣。就是這樣的一個典故,在當時狄仁傑也非常的對他讚歎說婁師德的美德,知道我是完全看不到它的邊境的。
相關內容: 歷史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