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不少描寫百合的詩作,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百合原生長於我國,由野生變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百合就被人們作為食用和藥用。
中國的百合傳到國外後,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推崇。日本人於公元720年曾將百合花作為貢品獻給天皇,智利和法國還把百合花作為國徽的圖案,鼓勵民眾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經濟繁榮作鬥爭。
百合,又名強蜀、番韭、山丹、摩羅、夜合花等,每一株百合都由很多塊鱗片合抱而成,古人因此賦予百合「百事順利」「百年好合」等美好寓意。
南北朝時期,梁宣帝發現百合植株挺立,葉似翠竹,花如喇叭,芳香襲人,實在有一番獨特的風韻,曾寫詩贊曰:
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
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抑。
甘菊愧仙方,叢蘭謝芳郁。
——《詠百合詩》蕭察·南北朝
到了宋代,喜愛和種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詩人陸游的窗前有一點土丘,他也沒讓它閒置,而是從別人那裡要來一些百合種上。七十歲的陸游像個孩童般地憧憬著,再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悠閒地坐於庭前欣賞百合,看雲卷雲舒,花開花落:
芳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
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窗前作小土山蓺蘭及玉簪最後得香百合併種之》
一個夏天的夜晚,唐朝詩人竇叔向在表兄家寄宿,深宵酒醒,小雨輕輕地下著,庭院裡的百合花的清香陣陣襲來。竇叔向再無睡意,於是和表兄聊起了在紛亂的年代總是聚少離多,那樁樁件件家事,辦得是那樣淒涼。而明天一早,竇叔向又要乘船去那遙遠的地方,想起河橋下那青色的酒幔,竇叔向的心中不由地湧起深深的惆悵:
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遠書珍重何曾達,舊事淒涼不可日。
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別,愁見河橋酒幔青。
——唐·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
宋代詩人楊萬里也非常喜愛百合,他說百合在春末百花凋謝之時開放,它如柿子一樣嫣紅的花色,吸引得無數的蜂兒蝶兒,在它旁邊不停飛舞。楊萬里為百合的姿容和氣質所傾倒,他多想把它們移到自己的窗前,讓百合的幽香陪伴自己寫詩讀書:
春去無芳可得尋,山丹最晚出雲林。
柿紅一色明羅袖,金粉群蟲集寶簪。
花似鹿匆還耐久,葉如芍葯不多深。
青泥瓦斛移山菂,聊著書窗伴小吟。
——宋代·楊萬里《山丹花》
至於那些丈夫遠離的閨中少婦,一個「愁」字恐怕是她們生活和情感的主色調,所以在那東風和暖的春天,即使那百合花開得再嫵媚,再妖嬈,寂寥孤單的她們也無心欣賞:
斜憑夕陽愁不動,紅綃帶緩綠鬟低。
遼陽春盡無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唐·白居易《閨婦》
在明代詩人彭日貞眼裡,百合花孤芳自賞,不合花群,但彭日貞為什麼還要栽種百合呢?因為彭日貞認為,百合就是自己的化身,他和百合一樣清高脫俗,雖然有時難免忤逆世人,但他依然堅持做自己,特立獨行,無怨無悔:
孤芳寡所合,百合種何因。
恐爾清高病,冥途忤俗人。
——明·彭日貞《幽芳記十六首·其八·百合》
在百花叢中,百合一枝獨秀,典雅高貴,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吟詠誦贊。
何遜說:「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合香」;
韓維說:「真葩固自異,美艷照華館」;
王世貞說:「露井香生百合開,夜深明月在青苔」;
朱庸照說:「百合入夜開,人花兩相照」;
何鞏道說:「清似高人還靜女,逸如秋水與春山」。
再過幾天,我買的那一大束百合花就要凋謝了,我的屋子裡不會再有它們的身影和香氣,我是稍稍有點遺憾,但我不會為此傷感。
因為我知道,世間很多美好的事物都不會永恆,它們甚至稍縱即逝,但正因為它們生命的短暫,才使我們懂得了敬畏,懂得了珍惜。
人生一趟,看似漫長,其實我們並不能真正地留住什麼,那麼就讓我們每個人在擁有的時候,好好地把握你手中的一切吧。
作者:張風莉,筆名雨楓,甘肅省白銀市作協會員,《唐詩宋詞古詩詞》專欄作家。已出新書《生命的突圍》。
舉報/反饋
百合原生長於我國,由野生變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百合就被人們作為食用和藥用。
中國的百合傳到國外後,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推崇。日本人於公元720年曾將百合花作為貢品獻給天皇,智利和法國還把百合花作為國徽的圖案,鼓勵民眾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經濟繁榮作鬥爭。
百合,又名強蜀、番韭、山丹、摩羅、夜合花等,每一株百合都由很多塊鱗片合抱而成,古人因此賦予百合「百事順利」「百年好合」等美好寓意。
南北朝時期,梁宣帝發現百合植株挺立,葉似翠竹,花如喇叭,芳香襲人,實在有一番獨特的風韻,曾寫詩贊曰:
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
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抑。
甘菊愧仙方,叢蘭謝芳郁。
——《詠百合詩》蕭察·南北朝
到了宋代,喜愛和種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詩人陸游的窗前有一點土丘,他也沒讓它閒置,而是從別人那裡要來一些百合種上。七十歲的陸游像個孩童般地憧憬著,再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悠閒地坐於庭前欣賞百合,看雲卷雲舒,花開花落:
芳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
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窗前作小土山蓺蘭及玉簪最後得香百合併種之》
一個夏天的夜晚,唐朝詩人竇叔向在表兄家寄宿,深宵酒醒,小雨輕輕地下著,庭院裡的百合花的清香陣陣襲來。竇叔向再無睡意,於是和表兄聊起了在紛亂的年代總是聚少離多,那樁樁件件家事,辦得是那樣淒涼。而明天一早,竇叔向又要乘船去那遙遠的地方,想起河橋下那青色的酒幔,竇叔向的心中不由地湧起深深的惆悵:
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遠書珍重何曾達,舊事淒涼不可日。
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別,愁見河橋酒幔青。
——唐·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
宋代詩人楊萬里也非常喜愛百合,他說百合在春末百花凋謝之時開放,它如柿子一樣嫣紅的花色,吸引得無數的蜂兒蝶兒,在它旁邊不停飛舞。楊萬里為百合的姿容和氣質所傾倒,他多想把它們移到自己的窗前,讓百合的幽香陪伴自己寫詩讀書:
春去無芳可得尋,山丹最晚出雲林。
柿紅一色明羅袖,金粉群蟲集寶簪。
花似鹿匆還耐久,葉如芍葯不多深。
青泥瓦斛移山菂,聊著書窗伴小吟。
——宋代·楊萬里《山丹花》
至於那些丈夫遠離的閨中少婦,一個「愁」字恐怕是她們生活和情感的主色調,所以在那東風和暖的春天,即使那百合花開得再嫵媚,再妖嬈,寂寥孤單的她們也無心欣賞:
斜憑夕陽愁不動,紅綃帶緩綠鬟低。
遼陽春盡無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唐·白居易《閨婦》
在明代詩人彭日貞眼裡,百合花孤芳自賞,不合花群,但彭日貞為什麼還要栽種百合呢?因為彭日貞認為,百合就是自己的化身,他和百合一樣清高脫俗,雖然有時難免忤逆世人,但他依然堅持做自己,特立獨行,無怨無悔:
孤芳寡所合,百合種何因。
恐爾清高病,冥途忤俗人。
——明·彭日貞《幽芳記十六首·其八·百合》
在百花叢中,百合一枝獨秀,典雅高貴,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吟詠誦贊。
何遜說:「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合香」;
韓維說:「真葩固自異,美艷照華館」;
王世貞說:「露井香生百合開,夜深明月在青苔」;
朱庸照說:「百合入夜開,人花兩相照」;
何鞏道說:「清似高人還靜女,逸如秋水與春山」。
因為我知道,世間很多美好的事物都不會永恆,它們甚至稍縱即逝,但正因為它們生命的短暫,才使我們懂得了敬畏,懂得了珍惜。
人生一趟,看似漫長,其實我們並不能真正地留住什麼,那麼就讓我們每個人在擁有的時候,好好地把握你手中的一切吧。
相關內容: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