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拉開了仲春的序幕,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關於驚蟄的詩作,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
——宋·舒岳祥《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驚蟄時節,一聲春雷,一場細雨,春風解凍,積雪消融;天氣轉暖,大地甦醒;草木有靈,聞雷而動,萬物充滿了生機。
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驚蟄」古稱「啟蟄」,最早的歷書《夏小正》中這樣描述驚蟄:「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宋·蕭漢傑《菩薩蠻·春雨》
這是說,在天際一聲初始的雷鳴中,萬千沉睡的幽暗精靈被喚醒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宋·陳允平《山房》
驚蟄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所謂桃始華,指的是驚蟄之日,桃花始開。幾聲驚蟄的雷聲中,春雨如霖,灑遍原野,小草吐出了淡淡的綠芽。春雨催促花兒綻放。漫山遍野,大片大片的桃花競相開放;深紅淺紅的桃花在微雨中擺弄著婀娜身姿。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桃花初放、江暖鴨嬉,這富有情趣的畫境,幽雅和婉,充滿勃勃生機。
「二候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倉庚鳴」,指的是驚蟄之際,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
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
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濕。
——宋·范成大《秦樓月》
春暖花開,「啁啾」「啁啾」,鳥兒一群群飛來飛去,不停地鳴叫著,天空裡儘是鳥兒的翅影。熬過了冰天雪地的嚴寒,等到了春暖花開,以昆蟲為食的鳥兒終於將要結束冬天挨餓受凍的日子,這也難怪「葉底黃鸝自好音」了(宋·張栻《題城南書院三十四詠》)。
民間有「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之說。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唐·賈島《義雀行和朱評事》
驚蟄時節,賈島詩裡記錄了一對仁義的雀鳥。它們勤勞捕食,養育著巢中的雛鳥。禽類雖小,卻也有德。這個季節,正是候鳥遷徙最活躍的時節,也是鳥類繁殖的關鍵時期,如果人們在這時對它們進行捕獵,勢必會對這些種群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危害。這都反映了古人與鳥兒和睦相處的做法。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宋·張元干《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滾滾春雷,喚醒了冬眠的各種小生靈,蟄伏了一冬的蟲兒蛙兒在鬆軟的土裡洞裡蠕動起來。
蚯蚓縮未動,蝦蟆僵如癡。
——宋·方回《修石山》
最先被驚醒的似乎是蚯蚓,還有青蛙和癩蛤蟆。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宋·趙蕃《聞蛙》
去田頭池塘邊,會看到青蛙跳躍,癩蛤蟆緩慢爬著。它們紛紛離開蟄居的洞穴,貪婪地汲取天地的春露,盡情地享受和暖的春光。詩人形象地形容了驚蟄時鳥蟲萌動的美妙情趣:春雷乍響,龍蛇、蚯蚓、蝦蟆都跑出來了。
冷泉二月雷驚蟄,燒尾金鱗化作龍。
——宋·釋紹曇《賀洪錦溪出世雁山能仁 》
驚蟄前後,正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春雷滾滾,天上龍抬頭了,就會播撒雨水。農諺云「九盡桃花開,春耕不能歇」。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唐·韋應物《觀田家》
農民們經過一冬天的閒暇歇息,「耕種滿田疇」(唐·元稹《驚蟄二月節》)。
重新啟動一輪勞作,開始了又一年的忙碌。春泥酥鬆軟綿,赤腳踩踏下去,印著深深的腳印。往日的這個時節,耕牛早就遍地走了。當代詩人左河水詩云: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
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春雷響,萬物長。春天,彷彿從驚蟄初響的雷聲裡,汲取了一股原始的力量,萬紫千紅的春便勃勃競發。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唐·元稹《驚蟄二月節》
邂逅驚蟄,意味著新的生命已經開始;那一聲聲驚雷,奏響了春天的序曲。
相關內容: 驚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