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節都有屬於它的獨特花卉,冬天的代表和精魂是梅花,春天最浪漫的使者則是杏花。歷史上有很多描寫春季杏花的詩作,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每年三四月份,各地的杏花便開始次第開放。那一簇簇,一朵朵的杏花迎著春風,在枝頭綻開盈盈的笑臉,在嬌羞地注視著這個熱鬧的世界。
如果是一株杏花,它開得也絕不寂寞,每一朵花都像一隻粉色的蝶兒,在枝頭振翅欲飛;如果是一大片杏林,那滿樹的杏花怒放的時候,漫天則像燃燒著緋紅的雲霞。
杏花開後,若是你湊上前去嗅,你會發現,那紅白參半的花兒竟然還有一絲淡淡的香氣。那香氣,氤氳在林間野徑,是那樣清芬,那樣淡遠。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韋莊《思帝鄉·春日游》
在這美好的春日,杏花開得正燦爛,一個美麗的少女裝扮一新,在自由自在地游春。
走著走著,她的眼睛突然發亮了,她甚至歡呼起來了!因為從那邊的小路上來了一個少年,他是那樣年輕,那樣俊美。年輕得就像早晨草葉上的露珠,俊美得就像夜晚天空中的明月。
這個少女不禁春心蕩漾,她一下子愛上了這個少年,他翩翩的風度,飛揚的神采使她意亂情迷,她覺得他就是自己的意中人。
就在那時,她的心中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那就是這一輩子要是能嫁給他就心滿意足了,即使被拋棄,能與這樣一個玉人共度一生,她也無怨無悔了。
在那個男尊女卑,封建禮教甚嚴的社會裡,一個少女敢於如此大膽而狂放地表達自己的情懷,真的讓人有些吃驚。這就使我們不得不敬佩杜牧,敬佩他對女性人格和人權的的尊重,敬佩他對最熱烈最真摯的愛情的歌頌。
可是,也別小看那些杏花,如果沒有它們營造出一個粉紅的春天,那個少女或許沒有那麼多情。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遊園不值》
詩人葉紹翁在長居西湖期間,飽覽了西湖的美景。又一個欣欣向榮的春天到了,葉紹翁興致勃勃地出來踏青。
他信步前行,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個園子外面。他想進去看看園裡的那些花木,但敲了好一會兒柴門,都沒有人應聲。
葉紹翁猜測,大概是主人怕園裡滿地碧綠的青苔被人踐踏,所以才閉門謝客。正在詩人有點掃興準備轉身離去之時,他忽然看見那邊的牆頭上,伸出著一枝杏花!
儘管只有一枝,但那杏花開得是那般錦繡,那般繁盛,葉紹翁不由地心想:哈,今天雖然我被拒之門外,但我還是不虛此行,因為我看到真正的春天了!
是啊,那樣一個蓬勃的、新鮮的、充滿活力的春天,它才要開始生長,它才要迎接和擁抱每一個熱情生活著的人,一個柴門怎能將它禁錮,將它扼殺?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那嬌艷繽紛的杏花再美,若是沒有春雨,終歸缺少了一點詩意,所以志南和尚的這首七絕別有韻味。
輕輕地吟誦這首詩,便覺得似乎來到了嫵媚多情的江南,在那裡,有杏花十里,清風拂面,微雨飄灑,走在江南的杏花春雨裡,真的是好不愜意。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北宋滅亡後,詞人陳玉義四處逃難,備嘗艱辛,退居青墩鎮僧捨時,有一天他夜登小閣,回憶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真是悲從中來,百感交集。
二十多年前,正是徽宗政和年間,當時天下太平無事,人人皆興游賞之樂,陳玉義也曾和朋友們在午橋暢飲。
記得那夜的月光好美,它靜靜地映在河面上,隨著河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裡,大家的興致都很高,他們吹著悠揚的竹笛,一直到天明。
但是如今宋室南遷,國事滄桑,知交零落,陳玉義想到自己此身雖在,卻流離失所,不免膽戰心驚。
然而一味地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之中有什麼用呢?人生還是要豁達一些,所以陳玉義才閒來無事,登上小閣觀看新雨初晴後的景致。
這首詞寫得是那樣憂傷而又淒美,它傳達出的是南宋遺民家國不在的痛苦心聲。我喜歡這首詞,不是因為它節奏明快,「真是自然而然」,而是因為在那杏花疏影裡,吹笛的意境實在是太美了。
這種美,我幾乎無法用語言表達。我只知道,它是一段永遠不會回來的美好時光,是一種惆悵而又甜蜜的追憶,是對那繁華盛世的無比眷戀,是對家國和根的永恆的認同。
一株杏花,留在我們的記憶裡,原來不是因為它屬於春天,而是它曾經和我們的人生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