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蘊含著怎樣的情感與情思?有哪些描寫春雨的詩作?

春雨蘊含著怎樣的情感與情思?有哪些描寫春雨的詩作?

春雨蘊含著怎樣的情感與情思?有哪些描寫春雨的詩作?

詩壇

歷史上有不少描寫春雨的詩作,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是宋代詞人蔣捷《虞美人聽雨》中的句子。

雨本無情,但因人們所處時的空不同,命運各異,所以面對雨落,滴入心中的滋味各不相同。而蔣捷,卻用聽雨串起了他一生的悲歡心情,以雨訴人生,也真的是大家手筆。

春雨,因「春雨貴如油」而被受推崇,同其它時節的雨一樣,皆是無情的事物,但因其獨有的特點,因而成為文人筆下競相描繪的對象。

春雨,它沒有夏雨的迅疾,有如善解人意,來得總是那麼不溫不火;沒有秋雨那樣的冷漠,因而它更像一位溫柔的少女,給人以沁心的美好;它更不像冬雨那樣滴水成冰,因而會孕育人間蓬勃的生機和希望。

讓我們走進春雨的世界裡,傾聽雨聲,凝視雨落,感受它蘊含的豐富多彩的情感與情思。

春夜喜雨——老杜的快樂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

老杜的這首《春夜喜雨》,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就是讓小朋友背兩句,也一定會脫口而出。在詩中,我們看到了老杜對春雨那發自內心的喜愛,難道他的喜悅只衝著「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答案是否定的,這喜悅裡除了對來年豐收的憧憬外,更多是老杜心中的淡泊與寧靜。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國家的動亂,身世的浮沉,對人民疾苦的同情,這些句子,讓我們看到一個悲傷沉鬱的杜甫。然而,老杜也有他的快樂和無憂。

小時候的他「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少年時的他好學而善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筆落文成,才驚四方,以至於早早就立下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志向。

可是,世路多變,卻讓他品嚐了太多的辛酸與淚水。先是求職處處碰壁,四十多歲還落魄江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好歹在他四十四歲時,得到了一個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職務,聽起來高大上的官銜,其實就是一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小官兒。

些許的薪水,解決自己的溫飽尚可,再加上妻子兒女,那就要捉襟見肘了。「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老杜家的遭際讓我們也深深的同情。

安史之亂後,一心報國的杜甫終有機會,他投奔肅宗,在朝中任左拾貴,官雖小,但他很滿足,兢兢業業地工作著。「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他想以自己微薄之力,來助力肅宗再興大唐基業。

然而,連面見皇上都沒資格的他卻有些飄,因為肅宗罷免宰相房琯的問題,他據理力爭,終落得個被逐出朝廷的結局。「近淚無乾土,低空有斷雲」後來他對房琯悲傷的懷念裡,更多的是對自己蹭蹬生路的無奈。

官丟了,生活還要繼續,為避戰亂,幾經輾轉,他從陝入川,來到成都,在友人們的資助下,在城西浣花溪邊建起茅屋一座,沒事的時候寫寫詩、散散步、看看花、會會友,算是過上了安定的生活。「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生活雖然簡單,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滿足的杜甫。

於是,春天裡,一夜小雨滋潤了大地,也滋潤了老杜幾近乾涸的心。《春雨喜雨》的出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一夜聽雨——陸放翁的憂愁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臨安春雨初霽》

這首詩出自宋代愛國詩人陸游之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詩句美醉了許多人。這首詩創作不久便傳入宮中,深得孝宗喜歡,在民間也廣為流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優美的句子裡,卻包含著陸放翁些許的憂愁和無奈。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這些豪邁的句子,讓我們看到一位身負家國情懷的陸游。正是這種為國奮鬥的志向,才引發了陸游許多無奈的愁緒。

12歲時的陸游就能詩能文,顯示了不凡的才能,不到三十,在進士考試中名列第一,超越了大奸臣秦檜的孫子,從而遭到秦檜的嫉妒,此時起,就開啟了他坎坷的求仕之路。

待秦檜死後,陸游始從政,十多年間歷任主薄、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通判等職,中間兩次被貶,一次被罷官,在家賦閒四年,「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說得就是他罷官後在家鄉的悠閒生活。

1171年,陸游入蜀到南鄭,擔任王炎幕府。南鄭位於宋與金國交界處,處於抗金前沿。在這裡,陸游的愛國熱情被充分激發出來,他常到駱谷口、定軍山等前方戰略要塞,也巡邏至大散關前線,他還提出北伐計劃。

可憐的是,九個月後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壯志未酬。「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多年後,他用這些詩句表達了自己的失望和無奈。

起起伏伏的五年後,陸游調任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遇水災,上書朝廷賑災,因而得罪權臣,為了避免麻煩,他自請辭官歸鄉,再次賦閒五年。

五年後,朝廷決定重新起用陸游,並召陸游到臨安晉見孝宗皇帝。這本是一件高興的事,但對經歷了太多起伏的陸游來說,卻是喜憂參半。

來到臨安,正是初春,杏花半開,春雨綿綿。在客棧等候召見的陸游百無聊賴,「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他以寫字喝茶來打發時間。

此時,半生的經歷讓他感歎,朝廷抗金的消極又讓他無奈,他的思緒很亂,常常在晚上徹夜難眠。「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他把心事融入到雨中,讓人們在感受春光美麗之餘,又體味到他的人生無奈和淡淡的家國憂愁。

吟嘯徐行——東坡的豁達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句詞見證了蘇軾的樂觀與豁達。

他在詞前的小記中寫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看,別人淋雨時狼狽感覺,而在他心中卻成為了達觀。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縱觀蘇軾的一生,仕途上捲入新舊黨爭不說,生活上也頗不順利,三次幸福的婚姻,皆不能與心愛的人相守白頭。先是知書達理的王弗,之後是同甘共苦的王閏之,最後是紅顏知己的王朝雲,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用文字抒發對亡妻王弗真摯的感情,讓人淚目。

二十五歲時,蘇軾被朝廷任命為簽書鳳翔府判官,弟弟蘇轍遠送至鄭州,臨別時發出了「共道長途怕雪泥」的感慨,蘇軾則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進行了回應,這句詩,他似乎預言了自己的後半生。

四十三歲時,蘇軾調任湖州,他寫了一篇《湖州謝表》,謝表本應是感恩皇上知遇之恩的,可是作為詩人的他卻在文字中加入了太多的感情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於是,這些話被朝中的新黨抓住了小辮子,他們製造了轟動一時的「烏台詩案」,差點要了蘇軾的命。

經多方營救,得以從輕發落,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務,其實就是地方民兵副隊長。經歷了這麼沉重的打擊,換作別人可能會消沉下去,但生性豁達的蘇軾卻毫不氣餒,依然樂觀的生活著。

春天時,他游蘄水清泉寺,見溪水西流,堅信自己定會有重新出頭之日,他說道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與友人夜飲東坡,返回時大門緊鎖,「敲門都不應」,他便「倚杖聽江聲」,並發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感慨,表達自己嚮往自由的心情。

別人嘴裡寡淡的野菜,在他筆下卻是另一番滋味。「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描繪的「清歡」不單是食物的滋味,更是他人生的滋味。

61歲時,已經復出多年的蘇軾再遭重創,被貶惠州。惠州在南嶺以南,是標準的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用文字向朝中反對派表明自己是打不垮的。

寫此詩後第二年,他再遭加貶,乘一葉小舟,來到蟲蛇出沒、瘴氣橫生的海南島。在這裡,他繼續以實際行動展示著他豁達的人生態度:興辦學堂,開創學風,吸引許多人不遠千里投其門下,成為他的學生。幾年後,海南出了歷史上第一位進士,這正是蘇軾的功勞。

春天來臨時,時有絲雨不期而至。它飄落枝葉,拂去經冬塵埃;它灑向大地,潤生世間萬物;它也會滴入人的心田,化作百般滋味。有雨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光。

相關內容: 情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