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不少關於漁翁垂釣的詩作,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對於現代人來說,釣魚,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娛樂消遣活動,給都市人一個短暫逃離城市喧囂、親近大自然的機會。釣魚不再是中老年朋友的專利,如今亦有不少年輕人也加入到釣魚軍隊中,感受繁忙生活裡的片刻悠閒。在古代,垂釣,似乎多了幾分隱逸的味道。
七尺青竿一丈絲,閒釣江魚不釣名。隱士們選擇歸隱山林的生活,或是對官場心生失望,或是追尋內心的平靜。他們淡泊名利,不與世俗為伍,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垂釣的詩意,歸隱的情懷,盡在文人的一字一句中。
逍遙自在
在古詩詞的語境中,漁翁多為隱士的化身,是不少文人雅士嚮往的狀態。閒坐江邊獨釣,興起便飲酒引吭高歌,有魚上鉤則倍添驚喜。日子過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紅塵俗事一概與之無關,倒也樂得清閒: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這首《題秋江獨釣圖》是清朝詩人王士禎應朋友邀請寫下的一首題畫詩,巧妙運用了九個「一」,就把畫的意境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一人獨釣一江秋,畫面高遠而深邃,我們彷彿看到在茫茫江上,那一抹略帶孤寂的身影。畫中人雖然衣著樸素,設備簡陋,但擋不住其身上散發出的瀟灑恣意的氣息,或是唱歌,或是飲酒,沉浸在不受束縛的境界之中。
與此詩意境類似的還有清朝大才子紀曉嵐的《釣魚絕句》: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詩中的漁翁孤舟獨釣,又是拍掌又是呼笑,看來是收穫頗豐,心情大好。王士禎寫的是「一人獨釣一江秋」,讀來未免有幾分蕭瑟寂寞之意,而紀曉嵐卻是「一人獨佔一江秋」,頗有種獨佔美麗秋景的幸福感。逍遙愜意的生活,別說是文人雅士,就連我們這樣的都市人,也心生羨慕啊!
閒適安逸
垂釣,既能夠頤養性情,也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歸隱田園,返璞歸真,塵世煩擾,皆可拋之腦後,只需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以及鄉村生活中質樸的小確幸。原來,幸福,也可以很簡單: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春天天氣開始變暖和,水也漲了起來。春汛期間,逆流而上的魚群也變多了,漁夫們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忙個不停。雖說忙點累點,但是漁獲豐富,再苦再累都被這豐收的喜悅給掩蓋了,斜風細雨之中愉快地垂釣,倒也無須回家了。畢竟這麼好的捕魚機會平時並不多見,靠天吃飯的人總是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過得好嘛!
農家生活沒有優越的物質條件,但予人精神層面上的收穫卻是十分豐富,日子過得閒適安逸,心境自然就愈發平和,人也容易滿足。知足常樂,便是如此。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漁民逐水而居,以船為家,辛勤勞作了一天,捕獲一條肥美的鱸魚。魚兒新釣得,還在活蹦亂跳,一看就瞭解吃起來很是鮮甜。兒孫們立馬生火做飯,準備好好烹製這新鮮食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吃飯,享受天倫之樂。漁家的歡樂,並非大富大貴,而是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微小但溫暖美好。
無盡禪意
說來也有趣,古往今來似乎有一種共識,即釣魚是一項帶有禪意的活動,可能兩者之間在某種程度上確有相通之處。修行之人寫詩,與文學家相比,多了些豁達與通透,畢竟不受世俗影響,看事情的角度還是別具特色的: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這首《船子和尚偈》,是唐代南宗禪師德誠所編寫的作品。在詩僧的筆下,普普通通的釣魚,都道出了幽深的禪意。萬籟俱寂,月下垂釣,等到深夜,因為水太寒冷而一無所獲。失望嗎?沮喪嗎?不,釣者非但沒有絲毫負面情緒,反而滿載一船月光,悠然自得愉快離去。佛家所推崇的「四大皆空」之境界,就在這「靜」與「空」裡。船子和尚把尋常的釣魚寫出了發人深省的禪意,讀來另有一番感觸。
清朝的釋敬安也曾把釣魚與禪趣結合在一起:
垂釣板橋東,雪壓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
大雪紛飛,天氣寒冷,釣者披著蓑衣,冒著風雪垂釣。溫度實在太低了,連水面都已經結冰,週遭的世界看似失去了生氣。然而,世間處處有驚喜,最後的「魚嚼梅花影」,讓我們感受到冰底下蓬勃的生命力,一瞬間,整個畫面都活了。是啊,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貌似已經沒有了希望,實則暗藏轉機,釣魚不僅僅是為了魚上鉤,還可以帶給我們回味無窮的禪意。
古人的閒情逸趣,非吾輩所能輕易效仿、全然理解的。釣者求的未必是魚,更不是名與利,而是內心一方淨土,是遠離紛紛擾擾的獨處。然而現如今都市人的腳步過於匆忙,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靜下心來,去除浮躁,收斂心性?
修養心性路漫漫,萬頃波中覓自由。願我們最終都能尋得心境的平和,榮辱不驚,笑看風雲。
相關內容: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