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不少描寫桑葚的詩作,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最先發現桑葚熟了的,是眼尖的山雀兒、斑鳩、布谷鳥,它們嘰嘰咕咕叫著,把這消息傳遍了川川嶺嶺,唧唧棍飛來了,黃鸝鳥飛來了,連花喜鵲、烏鴉、貓頭鷹這些醜鳥惡鳥也飛來了,葚果兒成熟之際,是鳥兒們盛大的節日,高大茂密的桑樹上佈滿了密集的清脆鳥鳴。
薰熏和風也把這消息傳給了城裡的我,我的眼前浮現出那一樹樹紫亮亮、黑黝黝的桑葚,耳畔是鳥兒的啁啾歡歌,唇齒之間油然升起那酸酸甜甜、清靈甘美的滋味......
桑葚,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棗、桑果、桑泡兒、烏椹等,是桑樹的果實,每年春末綻花結果,果實短穗狀或圓柱形,初時為白色、綠色或淡黃色,到了初夏漸成淡紅、粉紅色,成熟後紫紅烏亮,閃現出黑油油的釉色。它肉厚無核,味甜汁多,甜酸適中,口感良好,是農家的時令鮮果。
我國植桑養蠶歷史悠久,素有「男耕女織、農桑並舉」之說,桑樹種類品種以及桑葚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裡,即有桑葚那烏黑油亮的身影。
我們中學語文課文裡學過的《衛風·氓》,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古風味很濃,其中有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其意為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桑葉清鮮亮澤,待到結出的桑葚成熟時,斑鳩鳥兒可不要貪吃喲,傳說吃多了紫桑葚會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這裡運用比興手法,告誡年輕女子不要沉湎於看似甜蜜的愛情,一旦被拋棄下場可悲。
還有一首《魯頌·泮水》,是歌頌魯僖公平定淮夷之武功的長篇敘事詩,裡面也提到了桑葚:「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桑黮即「桑葚」,「鴞」是一種惡鳥,一般指貓頭鷹。其意是說:貓頭鷹呀,你這醜惡之鳥翩翩飛臨我泮宮,起落棲居在桑林,啄食我那甘甜鮮美的桑葚果兒,就應該感恩我仁愛之心啊!可見,桑葚那紫紅晶亮之色、清鮮甜美之味,深受先秦時期先民的喜愛。
桑葚的清靈之氣、酸甜之味,也氤氳在宋人的詩詞裡。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被罷免參知政事,出任亳州知州,借道汝陰,作短暫逗留,並作詩三首,其中一首為:
黃栗留鳴桑葚美,紫櫻桃熟麥風涼。
朱輪昔愧無遺愛,白首重來似故鄉。
詩人描繪了初夏時節汝陰一帶的秀麗風光,著重提及黃鸝鳥穿梭於桑林深處,被紫紅的桑葚誘惑,流連忘返。詩人檢討自己工作上的過失,表明願把他鄉作故鄉、重整旗鼓、建功立業的決心。該詩有一顯著特點,是每句首字分別為黃、紫、朱、白四種色彩,讀來頗感獨特之美。
宋人詩作中有關桑葚的詩句還有很多,南宋詩人洪咨夔吟道:「桑葚青紅鳩澒洞,麥花開落雉蹣跚。」南宋王邁也說:「桑椹熟時鳩喚雨,麥花黃後燕翻風。」桑葚紅了,麥花開時,斑鳩、雉鳥、燕子等鳥兒翩翩飛來,這淺夏的聖果也使得詩人們心旌搖動;陸游在夜歸的小路上贊曰:「鬱鬱林間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詩僧釋紹嵩在夜投寶覺寺途中詠誦:「桑椹纍纍紫,杉栽處處青。」桑葚那種誘人的一縷縷紅紫,令詩人們念念不忘。宋末詩人舒岳祥在《十村絕句》之一中寫得更妙:
桐花開處青鳩醉,桑椹甜時紫鴿忙。
正是三眠三起日,送蠶小婦出烘房。
桐花青紫,桑葚紅紫,惹得鳥兒們心醉神迷,忙亂起來。而最為辛苦的,是夜半三更還在為蠶寶寶操勞的那些蠶婦啊!
明代大儒、曾為《本草綱目》作序的王世貞對桑葚更是情有獨鍾,他寫有兩首《摘桑葚作供》,其一為:
涼州遮莫小江南,桑葚雖鮮也未堪。
解道謝公懷遠略,已誇風味勝黃甘。
他把涼州稱作「小江南」,那裡盛產的桑葚之風味勝過江南的黃柑。另一首更有意思:
蔫紅黝紫簇成堆,但摘兒童莫更猜。
說與故園風物好,玉盤冰醴浸楊梅。
這或紫紅或黝黑的尤物,爬上樹採摘的小兒可能不曉得是什麼果兒,可它那別緻的風味,堪比故鄉的冰浸楊梅。
無獨有偶,清代乾嘉年間的大臣、文學家洪亮吉也寫有記述小兒摘桑葚的詩。他在流放新疆伊犁期間,寫下了大量讚美伊犁山水風情的詩作,其中有:
鶉鴣啼處卻東風,宛與江南氣候同。
杏子乍青桑葚紫,家家樹上有黃童。
他盛讚塞外江南的伊犁風景之美,尤為吸引眼球的,是一群黃發小兒爬樹摘青杏、摘桑葚的情景。
這不由使我想起了小時候的趣事。桑葚是鄉下孩子的美味,每到五月天,我們小孩子來到村南那片崗子旁,一個個甩了鞋子,哧溜哧溜爬上那幾棵老桑樹,先打打饞蟲,過足了饞癮,桑葚汁兒把我們的小嘴染成了烏紫色。嘻嘻哈哈笑鬧著,再往小竹籃裡摘,挎回家裡給大人們做桑葚酒、曬桑葚干,那味兒更美呢,是鄉下孩子貪戀的吃食。
桑葚被稱為「民間聖果」,是藥食兼備的珍品,不僅營養豐富,還是醫病良藥。用鮮桑葚曬制而成的桑葚干,還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促進消化的作用。盛夏時節,用桑葚干加上山楂片、紅果乾等乾果熬粥煮茶,喝起來解暑氣、敗肝火,滋潤養人。
「參差紅紫熟方好,一縷清甜心底溶。」喝一杯鮮甜甜的桑葚酒,品一品紅殷殷的葚干茶,淺夏的風味、故鄉的風情,在唇齒間在舌尖上回縈,總讓我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