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詩是通過事物的詠歎體現作者的人文思想,是一種詩詞題材,歷史上的文人寫過一些清奇的詠物詩,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文人墨客常常在作品中托物言志,將個人的高尚情操及美好品質與精心選擇的「物」結合在一起,以此表現自己的遠大志向和崇高的人生追求。或是把深刻的哲理寓意蘊含在「物」中,以含蓄的方式帶出自己的思想認識。
好玩的是,有時候文人們腦洞大開,思路清奇,詠的對象千奇百怪,讓人意想不到。見過詠花草樹木的,也見過詠一些常見動物的,但萬萬沒想到,還有文學家把目光放在了這些「物」上,真是大開眼界。
詠水車
對的,你沒看錯,蘇軾寫過一首詠物詩,對水車進行了一波歌詠。水車就一毫無生氣的工具,有什麼好誇讚的?實則不然,農耕時代,水車對於勞動人民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蘇軾別出心裁,把讚美之詞用於水車身上。
《無錫道中賦水車》
翻翻聯聯銜尾鴉,犖犖確確蛻骨蛇。
分疇翠浪走雲陣,刺水綠針插稻芽。
洞庭五月欲飛沙,鼉鳴窟中如打衙。
天工不見老翁泣,喚取阿香推雷車。
在蘇軾筆下,水車動如「銜尾鴉」,靜如「蛻骨蛇」,能為農田輸送水分,滋養農作物健康生長,因此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若是碰上乾旱的天氣,農民苦盼雨水而不得,天公不作美,那就只能採取自救的方式,喚來子女一起推水車抗旱,保護好農作物。表面上看蘇軾是在歌頌水車在耕作中發揮的強大功用,實際上也是在讚歎勞動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偉大的創造力。我們更能從中深深感受到,蘇軾那顆為民擔憂、關愛百姓的赤誠之心。
詠石灰
在建築工程領域,石灰是很常見的材料,同時也是許多工業的重要原料,用途十分廣泛。我們的先輩也早已開始使用石灰,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謙甚至創作了以石灰為題材的作品,成為不朽經典,流傳後世。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說是詠石灰,其實于謙是借物喻人,以石灰比喻自己。石灰的開採需要經過千萬次的捶打方能成功,還要歷經熊熊烈火的鍛燒,千磨萬難終成器。面對重重磨礪,石灰未曾表現出絲毫退縮,反而將之看成等閒之事,粉身碎骨也不怕,只想留下一身清白。這種不怕艱難險阻、勇敢無畏的精神,是于謙對高潔人格的追求,更是他立志要做一個清白之人的堅定信念。此詩讀來鏗鏘有力,有股錚錚傲骨之氣。
詠「冰淇淋」
夏日炎炎,吃點冷飲冰品什麼的最涼爽舒服了。古往今來,人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巧妙運用各類食材,創造出不少適合夏天食用的甜品,讓大家更加開心地度過這漫長的夏日時光。有一種口感類似於現代「冰淇淋」的甜品,就出現在楊萬里的詩中。
《詠酥》
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
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
估計是楊萬里很喜歡吃這款甜品,也可能是天氣太熱受不了,吃了感覺很清爽,於是他真情實感地為此寫了這首詠物詩。這「冰淇淋」外觀看著像是凝固的狀態,吃起來黏黏膩膩的,到嘴裡又融化掉了,還給人帶來一種清新涼爽的享受,實在是美味又奇妙。難怪楊萬里把「冰淇淋」當成寫作的對象,讓後世一窺當年的解暑妙招。
詠蕃劍
唐代愛國詩人杜甫寫過不少詠物詩,作品不落俗套,極具個人特色,境界極佳。皆因他能很好地結合自身人格特徵及人生志向追求,把所詠之物人格化,讓我們從文字裡看到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是如何在動盪的時代裡頑強地生存、抗爭。
《蕃劍》
致此自僻遠,又非珠玉裝。
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虎氣必騰踔,龍身寧久藏。
風塵苦未息,持汝奉明王。
蕃劍出身僻遠,不似那出身高貴者般有著好看的外在形象。沒有高顏值,就意味著全然無用嗎?不,蕃劍自帶耀眼光芒,具備非一般的劍氣,必將在未來遇到惜劍愛劍之人,成就一番偉業。杜甫以蕃劍自況,雖然自己出身平凡,但才氣難掩,千里馬終會得到伯樂的賞識,在亂世中一展拳腳。當然,這也是杜甫期盼早日能得到朝廷重用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他雄心壯志的體現。
詠蝙蝠
長相醜陋的蝙蝠,並沒有吸引大眾喜歡的外在資本,在西方國家甚至被視為吸血鬼的化身,寓意不祥。然而在古代,因為「蝠」與「福」諧音,蝙蝠卻是吉祥物般的存在。人們紛紛把蝙蝠的形象融入到建築、器皿、衣服等物上,樸素地表達著盼望招來福氣的願望。
《蝙蝠》
伏翼昏飛急,營營定苦饑。
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為。
古詩詞中專門吟詠蝙蝠的作品極少,宋代詩人范成大的這首詩是個中佼佼者。從古人的視角出發,我們不難發現,蝙蝠不只有「福」的象徵,實際上它們以蚊子作為其中一種食物,也是在為人類除害,使我們免受蚊子叮咬之苦,某種程度上是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在為人類做貢獻。古人的這種想法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然不同的思維角度,蝙蝠或許長得醜陋、甚至可怕,但亦有其可愛的一面,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人類社會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通過品味古人這些題材奇怪的詠物詩,我們在增長見識、感受古詩詞魅力之餘,還能從中覓得學習的榜樣,見賢思齊,樹立遠大志向,追求健康、獨立、高潔的人格,進而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