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死,是人生大事。雖然說人生就是一場歷程,但這場歷程的開始和結束都值得紀念。
我們都慶祝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發明了生日。
我們同樣哀歎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又設立了忌日。
自從很早之前,人們對於生死的問題就一直在探討,一直在研究,但直到今天也沒有什麼結果。沒有人知道我們究竟從哪裡來,也沒有人知道我們死了以後要到哪裡去。但是唐代一個活得最明白的詩人卻用這樣的一首唐詩,告訴我們不必糾結於此,只需要理智看待、活出精彩就可以了。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這首古詩就是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五》,白居易是唐朝活得最明白的詩人,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壽命確實比較長,比李白,杜甫要多活了十幾年。另外一方面這是因為他對於人生的態度更為豁達,不管對於功名、還是對待日常的生活都能夠更加自由,更加平淡。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唐詩的一開篇,白居易就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巍峨的泰山,也不能因為自身的強大而蔑視弱小的泥土、土丘,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價值。「顏子」指的是孔子的徒弟顏淵,雖然只活了40歲,和老聃、彭祖有天壤之別,但是也無比不必羨慕對方。
為什麼這麼說呢?「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山林間挺拔的青松看似生長歷史久遠,但是千年之後終究是朽木一塊兒。而木槿花雖然一生當中只有一天能夠開花,它也應該為生命的榮光而感到自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不必蔑視別人,也不必羨慕別人。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何必眷戀生命,常常擔憂自己會死去呢?也不必總是嫌棄自己,而產生對生活的厭惡。
每個人都應該尊重自己,不要恃強凌弱,也不必妄自菲薄。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在白居易看來,生與死都是一種幻覺。虛幻之人所產生悲哀歡樂又有什麼感情呢?又有什麼值得高興或者悲傷的呢?
白居易的這首詩歌表達出了自己對待人生的態度,也已經在詩詞當中表達出了生死觀念。每個人在社會當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需輕視別人,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存在的價值,也都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雖然詩歌的最後存在那麼一絲消極,當然是為了幫助我們解脫在這個世界當中所遇到的那些苦澀。在感覺生活沒有希望的時候,讀到白居易的最後兩句古詩,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更加曠達。
有什麼大不了的呢?有什麼看不開的呢?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大家都是如此的。
相關內容: 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