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原是個織席販履的小商販,之所以能夠開國稱帝,成為蜀漢的漢昭烈帝,與六個人密不可分。第一個是丞相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量身定做了隆中對的發展國策,並且參與策劃實施了蜀國建立過程中的歷次重大戰役,是劉備須臾不可暫離的左膀右臂。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而其他五人則是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個武將,被《三國演義》合稱為五虎將。諸葛亮的戰略戰術再高明再完美,也需要有人身體力行去實施。而五虎將就在其中扮演了執行者的角色,沒有他們效力疆場浴血奮戰,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五虎將的重要性並不次於諸葛亮。
五虎將憑借他們的過人的勇武與出眾的軍事才幹,締造了一段又一段戰場傳奇。關羽曾經匹馬斬顏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張飛在當陽橋頭立馬橫槍,擋住曹操數千精兵,還在瓦口關下擊敗曹魏名將張郃。而馬超曾在潼關之戰中打得曹操割須棄袍,發出「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的哀歎」。黃忠老當益壯,在定軍山之戰中陣斬曹魏大將夏侯淵,趙雲則在漢水之戰中使用「空城計」,大敗曹軍。
不過,無論正史《三國誌》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側重於描寫五虎將的武藝與戰績,而對他們的人品卻一筆帶過,未做過多評述。但自古以來,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德與才,是同樣重要也不可偏廢的兩個方面。其中「德」對於一個人的歷史評價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有德無才,充其量是個平庸之輩,但還不會對國家社會造成什麼威脅破壞。但若有才無德,就好比一匹脫韁的野馬,橫衝直撞,很可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
縱觀後世對五虎將的評價,關羽、張飛、趙雲都已經蓋棺論定,幾乎沒什麼爭議。但黃忠和馬超,作為五虎將之中的較為邊緣化的人物,後世對他們的歷史評價則較為模糊籠統。但細細翻看史書,古人曾對馬超做出過一些評價,其中以唐朝詩人戎昱的一句詩最有說服力。
公元784年,也就是馬超死了500多年後,唐朝發生了一件事。淮西軍閥李希烈起兵造反,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師、魯郡公、吏部尚書顏真卿,奉命前去招降叛軍。但李希烈已經鐵了心造反,不僅拒絕了顏真卿的招降,還反過來強迫顏真卿向他投降。顏真卿大義凜然,不顧生死,斷然拒絕。惱羞成怒的李希烈殺害了顏真卿。
消息傳開,震動朝野。詩人戎昱痛心不已,寫了一首悼念詩《聞顏尚書陷賊中》:「聞說征南沒,哪堪故吏聞。能持蘇武節,不受馬超勳。國破無家信,天秋有雁群。同榮不同辱,今日負將軍。」對顏真卿忠心不二、視死如歸的高尚情操進行了歌頌讚美,把他與漢代的蘇武相提並論。
但同時,詩人還把馬超作為反面教材,與蘇武對比,用來反襯顏真卿的崇高品質。詩中第四句「不受馬超勳」,可謂錐心刺骨,揭穿了馬超的卑污靈魂。原來,馬超早年是割據一方的西涼軍閥,但他為人反覆無常,輕於去就。父親馬騰已經落在曹操手裡,他卻不顧父親生死悍然造反,導致全家200多口被曹操滿門抄斬,為了功名富貴拿父親的性命做砝碼,這一點在當時已經引起非議。
此後馬超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先歸降韓遂然後又反目成仇,後歸降張魯又棄之而去,最後才歸降劉備,實質上是個和呂布一樣的「三姓家奴」。馬超歸順劉備後,始終未獲得重用,很少獨當一面帶兵出征,也正是因為他之前劣跡斑斑,劉備對他不夠信任所致。所以詩人戎昱才會拿他當反面典型,反襯顏真卿的忠心不二。
相關內容: 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