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題大庾嶺北驛如何賞析,宋之問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唐詩題大庾嶺北驛如何賞析,宋之問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唐詩題大庾嶺北驛如何賞析,宋之問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詩壇

題大庾嶺北驛,唐代宋之問,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在流放途中所見的景物及所想像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則「雁過梅嶺」的奇妙傳說,再結合自己當前的處境,抒發了詩人對官場坎坷的慨歎和思念家鄉的感情。全詩情調低回婉轉,感情真摯動人,詩旨在寫「愁」,全篇卻未著「愁」字,情致淒婉,愁緒滿懷,以情佈景,又以景襯情,使情景融合,傳情達意,因而情真意切,動人心弦。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開頭兩句寫詩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聯想到的事情。大庾嶺有十月北雁南歸至此,不再過嶺的傳說。詩人懷鄉的憂傷湧上心頭,悲切之音脫口而出。

接下來詩人想到自己的處境: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大雁能夠在這裡停下來和詩人還要繼續南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此引發詩人無限的傷感,大雁尚且按時可以飛回北方,詩人自己卻不知何時才能回歸,表達了詩人留戀與不捨的悲慼心情。由雁而後及人,詩人用的是比興手法。兩兩相形,沉鬱、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蘊其中。這一鮮明對照,把詩人那憂傷、哀怨、思念、嚮往等等痛苦複雜的內心情感表現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較以後,五六兩句,詩人又點綴了眼前的景色:黃昏到來,江潮初落,水面平靜得令人寂寞,林間瘴氣繚繞,一片迷濛。這景象又給詩人平添了一段憂傷。因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靜的時候,而詩人心潮起伏,卻無一刻安寧。叢林迷暝,瘴氣如煙,故鄉何在,望眼難尋;前路如何,又難以卜知。失意的痛苦,鄉思的煩惱,面對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惱人的景象,愁殺了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內心的迷離惝恍。因此,這二句緊接上二句的抒情,轉承得實在好,以景襯情,渲染了淒涼孤寂的氣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進一層,更加深刻細膩,更加強烈具體了。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這兩句是說,明晨登高望鄉之處,理應見到嶺頭初綻的梅花。

最後兩句,詩人又從寫景轉到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願:明晨踏上嶺頭的時候,再望一望故鄉吧!雖然見不到它的蹤影,但嶺上盛開的梅花總是可以見到的!《荊州記》載,南朝梁時詩人陸凱有這樣一首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何所有,聊贈一枝春。」顯然,詩人暗用了這一典故,雖然家不可歸,但他多麼希望也能寄上一枝梅花,安慰家鄉的親人啊!

整首詩通過描寫見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發了詩人內心飽含的被貶痛苦以及思念家鄉的憂傷。全詩寫的是「愁」,卻未著一「愁」字。儘管如此,詩人還是表達出愁緒滿懷,淒惻纏綿。這首詩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別具匠心。全詩情景交融,用詞考究,思鄉之憂傷與行程之艱難緊密結合,表達了強烈的哀傷與沉痛之意,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相關內容: 唐詩宋之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