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出自哪首詩?韋應物的詩因什麼而出名?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出自哪首詩?韋應物的詩因什麼而出名?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出自哪首詩?韋應物的詩因什麼而出名?

詩壇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出自哪首詩?韋應物的詩因什麼而出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千多年前,一個秋雨綿綿的夜晚,在一座幽靜的寺廟裡,奔波在外的詩人韋應物輾轉難眠。此刻周圍是那樣的靜,靜得能聽見樹葉一片片掉落的聲音。這片片落葉擊打在詩人的心房上,使他更感覺到孤單和冷清。在這樣的時刻,他想到了自己的朋友崔主簿。於是心中更有千言萬語不訴不快了,索性披衣下床,捻亮青燈。

給朋友寫點什麼好呢?怎樣才能抒發自己的胸臆呢?詩人坐在燈下思索。夜越來越深,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一直沒有停歇,黑暗中,螢火蟲閃著微弱的光往高閣上飛去。這天籟的聲音,這美麗的自然景色,無一不讓詩人感懷。一陣寒風襲來,他打了一陣哆嗦,摸摸自己單薄的衣衫,不禁感慨萬千。秋夜的薄涼、命運的坎坷,讓他心潮澎湃眼睛發酸。於是一提筆,龍飛鳳舞的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句:韋應物《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不寐,木葉紛紛落。

寒雨暗深更,流螢渡高閣。

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寧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

作為一個忙碌的現代人,我們成天以生活為借口,腳步匆匆,何曾體會過自然的那樣孤寂之美呢?秋雨中的落葉聲,往高閣上飛的美麗螢火蟲,這些是我想都不敢想的美麗畫面。就連感慨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像古人那樣,提起筆來給朋友寫一首詩,然後經過千山萬水,天長日久的等待,最終朋友收到了信,也瞭解了寫信人的心意。而那份友情,因為經過千山萬水和時間的沉澱,也如一罈老酒般異常的醇厚和迷人。我們現代人有電話有電郵有微信有QQ,千言萬語只要一眨眼的功夫就能送達。可以做到說曹操曹操就到,可以閃電快傳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瞬間。可是跟古人比起來,總少了那麼一點貼心貼肺牽腸掛肚的真滋味。

以前時間很慢但詩書卻散髮香而悠長。放慢生活的腳步,靜下來讀一首詩詞,不求爛熟於心,只為體味詩中的那份美好。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去聽一片落葉的心事,去分享秋雨淡淡的憂傷以及隨遇而安的小小喜悅,那樣才能體會到生命的本質!

以王維為代表的唐代山水派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這裡所說的山水詩派,包括盛唐時期到中唐時期以山水為審美對像來表現詩人內心世界的一些詩人,他們是盛唐時的王維、孟浩然、裴迪、常建、儲光羲,中唐時的劉長卿、韋應物、柳宗元等詩人。從這派詩人的身世、創作及其社會活動中,不難看出,無論是在思想觀念上還是藝術風貌上,他們都與修煉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深受修煉的熏陶。詩人以恬淡之心,寫山水清暉。空明淡遠、神韻天然、超脫塵外、意境悠遠。

他們渲染山水的寧靜與遠離塵世喧鬧、靜謐的氛圍。實際上寫山水也正是為了寫這種遺棄塵世的靜謐,於外間世界的風雲變幻不取不捨。他們樂於與大自然打交道,也樂於棲息於山林,獲得一份心靈的寧靜。其實,山水中的靜謐氛圍,並非全然是客觀描寫,主要是一種心境。「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首《飲酒》,說明此意最為恰當。他們都與修煉人多有來往,詩風也深受修煉的影響。王維的詩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詩中往往包含深遠的禪意,此外還有大量以佛教修行為主題的詠禪詩。王維詩中最愛用「靜」「澹」「遠」「閒」一類字樣,還有「禪」「寂」「空」「無生」等佛家用語,他能夠用靜定從容的閒適心情,去觀察大自然,抒寫於筆端。

正是由於他常以一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一種清淨靜謐,禪韻盎然,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欒家瀨》)以及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蕩滌讀者之胸襟,給人以恬澹寧和的無盡遐思。王維的臨終最後一著,也是頗有意味。《舊唐書·王維傳》云:「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捨筆而卒。」

王維一生與佛教的因緣及對於佛理的修習,一覽無餘。韋應物是中唐著名詩人。韋詩中與禪寺禪僧有直接關係的也有近三十首之多。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的禪學意識是自覺的,也是很濃厚的。如詩中說「心神自安宅,煩慮頓可捐」(《贈李儋》)「緣情生眾累,晚悟依道流」(《答崔主簿問兼簡溫上人》)。及今天所學:《寺居獨夜寄崔主簿》,還有「殘霞照高閣,青山出遠林。晴明一登望,瀟灑此幽襟。」 (《善福寺閣》)「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學習韋應物的另一首詩: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蘇東坡很愛此詩,甚至依原韻摹寫了一首《寄鄧道士並引》:「一杯羅浮春,遠餉采薇客。遙知獨酌罷,醉臥松下石。幽人不可見,清嘯聞月夕。聊戲庵中人,空飛本無跡。」詩中幾處用筆,如「醉臥松下石」相比於「歸來煮白石」、「空飛本無跡」相比於「何處尋行跡」等等,寫得很用力,卻恰恰離韋應物自然無跡的詩風要更遠了,評論都以韋應物最佳。

韋應物(737—792)是唐代著名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韋應物自幼聰慧絕倫,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被鄉人所怨。15歲起以三衛郎為唐玄宗近侍,自由出入宮闈,扈從游幸。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慾,常「焚香掃地而坐」。唐代宗廣德至唐德宗貞元年間,韋應物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貞元七年(791)退職,閒居蘇州永定寺。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於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初卒於蘇州。後運回長安,十一月歸葬少陵原祖塋。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韋應物的詩歌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沖淡閒遠,語言簡潔樸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流傳至今的作品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韋應物不僅是一個著名詩人和地方官,而且還是一位佛教信徒。在他的佛教詩歌作品中,有描寫游賞佛寺的詩歌,有描寫與高僧情誼和讚頌高僧的詩歌,還有抒發修學體悟和感歎世事無常的詩歌。

相關內容: 韋應物應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