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字義博,是唐朝官員,也是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他的詩風澄澹精緻,對後世影響深遠。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韋應物所作的《送楊氏女》吧。
唐朝是一個盛產詩人的時代。如,瀟灑不羈的詩仙李白,憂鬱現實的詩聖杜甫,詩風詭譎的詩鬼李賀,邊塞有岑參,田園則有王維、孟浩然……另外,在唐代,同樣擅長寫田園詩的,文學造詣與王維、孟浩然齊名的,還有韋應物。
提起韋應物,可能很多人略感茫然,但是提起他的成名句「野渡無人舟自橫」,大多數人都會有印象。或許是因為他擅長田園派,也或許是這一句充滿鄉野氣息的名句,提起他,人們總會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隱士形象。
但事實上,韋應物不僅出身於唐初關中第一望族,還曾擔任過唐玄宗的侍衛。據《舊唐書》記載:「議者雲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韋應物的高祖是韋挺,刑部尚書;曾祖是韋待價,武則天時代的宰相;祖父是韋令儀,涼州都督。早在北周,他們家就是大家族,屬於北周名將韋孝寬之兄逍遙公韋夐之後。
在如此顯赫的家族背景庇護下,韋應物自小就有恃無恐,不學無術,縱情聲色,橫行霸道,十足「古惑仔」架勢。他寫的《逢楊開府》就記錄著自己的過往:「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寫自己橫行鄉里,不僅家裡藏著亡命之徒,而且白天賭博,晚上偷情,還沒有人敢舉報敢抓。
可惜,天道好輪迴,善惡終有報——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自顧不暇,自然沒辦法繼續縱著他,韋氏宗族也逐漸沒落,沒有了任何倚仗的韋應物,終於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於是開始修身養性,立志讀書,到了代宗繼位之後,終於憑真才實學當上了洛陽丞,這時韋應物28歲。
之後,韋應物的生活儘管還遇到很多坎坷,但總算比較穩定。只可惜到了他41歲的時候,陪他熬過了安史之亂、仕途坎坷、經濟困難的妻子元蘋撒手人寰。韋應物悲痛欲絕,親手為妻子寫下《故夫人河南元氏墓誌銘》以及十幾首悼亡詩,對元蘋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和痛惜。
妻子元蘋走了,只留下一對年幼的女兒和韋應物相依為命。韋應物陪伴著自己女兒一路長大的,父女的感情很深。於是,當大女兒要出嫁時,韋應物作為一個父親,想到女兒將要遠嫁他鄉,路途遙遠,以後要見面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十分不捨和萬分悲痛,所以在臨別之際,寫下了一首《送楊氏女》送給女兒,感人肺腑。
《送楊氏女》
「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居閒始自遣,臨感忽難收。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韋應物說,我整日憂鬱而悲悲慼戚,女兒就要出嫁遙遠地方。今天她要遠行去做新娘,乘坐輕舟沿江逆流而上。
韋應物說,你姐妹自幼嘗盡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撫養。妹妹從小全靠姐姐養育,今日兩人作別淚泣成行。面對此情景我內心鬱結,女大當嫁你也難得再留。
韋應物說,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訓,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擔憂。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門第,信任憐恤不挑剔你過失。安貧樂儉是我一貫崇尚,嫁妝豈能做到周全豐厚。望你孝敬長輩遵守婦道,儀容舉止都要符合潮流。
韋應物說,今晨我們父女就要離別,再見到你不知什麼時候。閒居時憂傷能自我排遣,臨別感傷情緒一發難收。回到家中看到孤單小女,悲哀淚水沿著帽帶滾流。
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詩。楊氏女就是韋應物大女兒,因嫁的是當時的大理評事楊凌,按照古代的風俗講究,故被稱作楊氏女。
首四句「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點明女兒即將遠嫁了,作者不捨而又無奈心情。接著六句「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寫作者回憶女兒的成長過程,再次表達了對女兒的不捨之情。
接著八句「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寫作者教導女兒嫁與人妻後,要盡心盡力侍奉公婆丈夫,要勤儉持家,要遵守婦道,不要有不符合潮流的言行舉止。最後六句「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居閒始自遣,臨感忽難收。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作者再次表達捨不得女兒遠嫁的傷感之情。
都說父愛無言,凝重如山,但也有細膩柔情。如韋應物,教育子女細緻用心,愛護子女從不缺位。女兒就要出嫁了,臨行前,他沒有所謂的霸氣和豪言,有的只是設身處地的為女兒著想,和對女兒的諄諄教誨。韋應物的這首《送楊氏女》論用典、遣詞或許算不得是一首極好的詩,但因為言辭誠懇,感情真誠,一千多年以後,依然讓人能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情真意切,慈父之愛,骨肉之情,所以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