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蘇軾與辛棄疾,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軾與辛棄疾的區別,簡單來說,主要是兩人「身份」的不同。
蘇軾是北宋時期理想的士人形象。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學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開宋詞豪放一派,在整個中國古典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他寫詞,留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首詞,句句經典,膾炙人口,流傳千古。今人讀起來,那種士人理想中的出世與入世的矛盾,至今仍然讓人揪心。
他寫文,留下《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一篇賦文,佳句頻出,一詞一句沁入人心——蘇軾借古悲今,唱出了多少古代士大夫的精神痛苦,而這種精神痛苦的解脫似乎只有世間的山水才懂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嗎……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除去文學大家的身份,蘇軾還是一位頗有政績的地方官。
在杭州擔任知州,為恢復農業生產,他動用20萬民力,疏通西湖,建成蘇公堤;
被貶到嶺南惠州,他自掏腰包,拿出皇帝賞賜的黃金,幫助疏通西湖;
流落儋州,他開學堂,教化海南民風,開創儋州文化——宋朝百年之間,海南第一個舉人姜唐佐因此誕生。時至今日,海南儋州依然可見東坡先生的遺風。
蘇軾並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甚至在王安石改革的重大變革中,他一直是一個守舊人士,但他是一個追求仁政愛民理想、並且為之付諸行動、受地方百姓擁戴的好官員。
蘇軾的身份,是比較契合古代士族的理想的。他既有精神的寄托,縱情山水,吟詩作畫,風月無邊;也有出世的處世之道,官場進退自如,堅持仁政愛民的本心,造福一方百姓。
而辛棄疾呢?
雖同為豪放派人物,但辛棄疾表現出來的,是一代俠義軍人的風骨。
辛棄疾的一生,以愛國、回復北方失地為主題。詩詞、文章與蘇東坡相比,內容更加務實、壯闊豪邁。
他寫詞,留下《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辛棄疾空有一身才幹,卻無法主持朝局、奮力北伐恢復河山——這是英雄的沒落寂寥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軍事生涯的豪氣躍然紙上,這時,辛棄疾或許想起當年在金朝起義的熱血故事——
辛棄疾出身在金國,父親在金任職。但作為一個漢人,辛棄疾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終有一日他要金戈鐵馬回歸南宋。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辛棄疾聚集2000的起義隊伍,跟隨耿京一起抗金。紹興三十二年,辛棄疾完成任務歸途中,聽聞耿京被張安國所殺,義憤填膺,便冒險率領50幾人的小部隊偷襲數萬人的敵軍,最終成功擒拿叛徒,榮歸南宋!
這份氣魄與決心,正是優秀軍人、勇敢俠士的作風。而青年時期的辛棄疾,正是如此。這份膽量、勇氣,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士人難以理解體諒的。
靖難之役,北宋滅亡,京師南下,宋人最後的膽也在岳飛等人逝去之後、一一散去。但從金歸來的辛棄疾卻對此不甚瞭解,他以為所有的宋人對破碎的山河都有一顆必要奪回的決心。
這就是英雄、優秀軍人的悲哀——你想重振河山,人家卻只想保住半壁河山。
他寫文,留下《美芹十論》,闡述南宋統一中原的光復大計。《美芹》一出,世人稱讚,流傳南宋,但唯獨入不了朝局的法眼——辛棄疾被派遣擔任地方重要長官,處理政務、治安之類的工作。顯然,這並非辛棄疾的理想工作,在他的夢裡,他想的是金戈鐵馬,「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
但人生苦短,再加上辛棄疾歸正人的身份(出生在金朝,為金朝漢人),以及辛棄疾性格上的剛直,他在有生之年,終究不能被朝局所接納,「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
垂暮之際,恍然間遇到韓侂胄重用主戰派,意欲北伐。奈何辛棄疾已是「廉頗老矣」,成了六十多歲的老人,最終病死,再也無緣邊事。
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悲壯而憤怒,讓人歎惋。而他的詞曲,亦是如此,是對英雄、將軍殺敵陷陣的讚美,是對收復河山的無限渴望,是對國家最深沉的愛。
小結
蘇軾、辛棄疾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物,不同的社會環境塑造了不一樣的人物——一個是北宋時期悠哉悠哉,還可以閒情雅致的理想士大夫,一個是國破山河在、壯志難酬的悲壯英雄、軍人。這就是他們最大的不同。
蘇軾想要仁政愛民,致君堯舜上,再現政治上的太平盛世;
而辛棄疾,面對的是體無完膚的南宋,靖康之恥無法忘懷,他只有還我河山、金戈鐵馬的壯志,以及「可憐白髮生」的悲壯!還有誰有收復河山的豪氣來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我是小編,關注我!一起看世間百態,品悟其中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