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陳子昂所作,有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

《登幽州台歌》陳子昂所作,有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

《登幽州台歌》陳子昂所作,有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

古代典籍

陳子昂,字伯玉,唐朝初期文學家、詩人,他雖然是個富二代,但卻是個真正值得底層青年付出同情的富二代。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陳子昂所作的《登幽州台歌》吧。

唐代詩人陳子昂 (公元661—702年) 流傳至今的詩文很多, 最令人讚賞推崇的是《登幽州台歌》。在這首短詩中, 詩人抒寫了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知音難覓的孤獨悲傷的心境。也是這首詩,唐詩一掃齊梁宮體詩的靡靡之音,承接了漢魏那種慷慨悲壯之聲,為大唐詩歌詩風的發展開闢了新的路徑。

陳子昂的這種心境, 又常常為歷代壯志難酬的仁人志士所共有, 因而產生了共鳴。加上詩中那種對時空永恆無限、人生短暫易逝的深沉歎息, 更是上升到了普遍的、哲學意義上的人生思考。正因為如此, 《登幽州台歌》成為千古絕唱。

全詩如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是說像燕昭王那樣求賢若渴的前代賢君既不可復見, 後來的明主又不及見, 真是生不逢時。這兩句詩藝術地揭示了時間存在的形式和人類對時間的認識, 時間是無窮無盡的。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登台遠眺, 宇宙茫茫, 地老天荒, 更倍感孤獨, 悲從中來, 愴然淚下。

宇宙浩瀚遼闊、空間無邊無際, 人類永遠只能把握「現在」。與沒有窮盡的時間相比, 人只是朝生暮死的蟪蛄, 同浩瀚無垠的宇宙相比, 人只是隨風飄浮的一介塵埃。因此, 在永恆無涯的時空之中, 詩人感到了人的渺小與人生的短暫, 繼而感到了人生的孤獨與悲涼, 於是「獨愴然而涕下」, 情不自禁。

前兩句寫俯仰古今, 覺時間的綿長, 第三句寫登台遠眺, 感空間的遼闊;在時空無限的背景中, 第四句直抒胸臆, 一訴鬱積於心的孤獨悲涼。

讀這首詩, 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 面前彷彿出現這樣一幅圖畫:北方蒼茫廣闊的原野, 峭然聳峙的幽州台, 憑欄悲歌的孤獨詩人。

其實, 中國歷代文人常常抒發這種時空永恆無限、人生短暫易逝的思想感情。

屈原《遠遊》中寫道:「惟天地之無窮兮, 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 來者吾不聞。」

《古詩十九首》中寫道:「生年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 何不秉燭游。」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相比下, 陳子昂對時空的審視與對人生的觀照具有更深遠的社會現實意義, 因為他的孤獨感與悲涼感滲透著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焦灼與怨憤。

陳子昂的慨歎還具有更強的感染力量和審美價值, 因為他在表達人生感受時, 捨棄了一切關於自己人生不幸遭遇的具體描述, 而把人們引入「純粹」的宇宙時空中, 詩人的情感背景全然隱去, 讀者只能靠自己的歷史知識補充。他的慨歎獲得較高程度的抽像性、普遍性, 成為最能激盪人心的「人類感受」, 上升為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人類是一種時空的存在物, 在這種存在中, 人類是不自由的, 而且時時處處受到這種不自由感的壓迫。人類的理想追求、人類的改造世界、探索世界的種種行為總受到時空、現實的制約、阻滯, 人類企圖超越時空、超越現實實現理想, 往往落空。正因為如此, 當吟誦《登幽州台歌》時, 我們總會被其中的孤獨情懷所包圍、感染, 深深為之激動。

總而言之, 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雖是詩人個人的感情體驗和表露, 但背後卻暗寓人類情感的性質。它的深沉宏博和憂憤傷懷的程度, 不僅僅是陳子昂個人對時光已逝、事業難成的傷感。

陳子昂的這首詩是中國古代文人對生死榮辱的詠懷、感念, 更是超越時空, 成為人類在其發生、演變、發展、死滅過程中無可奈何的歎息, 甚至成為一種更博大悠遠的人生思考。

所以, 《登幽州台歌》抒發的孤獨感既有具體可感的個性, 又有普遍概括的共性。正是這種典型性的情感使得這首短詩成為耐人尋味、震古爍今、超越時空的孤獨者之歌。

相關內容: 陳子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