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文學家王褒:《洞簫賦》作品賞析

西漢時期文學家王褒:《洞簫賦》作品賞析

西漢時期文學家王褒:《洞簫賦》作品賞析

古代典籍

《洞簫賦》是西漢文學家王褒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寫做簫的竹,再寫簫的製作及吹奏者,接著寫簫聲極盡其妙的變化,然後寫簫聲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藝術感染力,最後再寫簫聲的餘音裊裊和不絕如縷。全賦詞藻華美又生動形象,用語準確而又鮮明,無堆砌之弊,卻極盡精巧之致,同時音調和美,句式整飭,雖駢偶而不呆板凝滯,描繪了一幅幅有聲、有境、有情、有人物及其行動的聲樂畫面,收到了音樂化、詩化、畫化、情趣化的效果,極富表現力。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創作背景

此賦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是漢王朝由盛轉衰時期的一位宮廷作家,其作品注重辭藻華美、形象生動,又具有很強的娛樂色彩。洞簫是一種古代樂器,以竹子為材料。一說作者因深愛吹奏洞簫而為其創作此賦。一說漢宣帝時,作者為諫議大夫,因太子體不安、愁苦不樂而創作此賦以娛太子。

作品鑒賞

此賦分為五段,正文分四段,尾聲為一段。第一段寫做簫的竹。作者巧妙地抓住竹子的生態環境,「拍」下一近一遠兩個「鏡頭」,並注入作者一悲一喜兩種感情:「悲乎其不安」和「樂乎其敞閒」,這不安而又敞閒的環境,正足形成竹子內在美好氣質的重要條件。然後寫竹林的四季景物:春天鳥兒的歡飛,夏天雌鶴的嬉游,秋天蟬子的長鳴,冬天黑猿的悲啼。未言竹而處處寫竹,再現了一個變化多姿的竹的世界。

「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喧」,以擬人化的手法,從竹的外形,點出它內在的氣質,完成對竹的藝術描寫。正因竹有「清靜而弗喧」的個性,才能有清肅的音色,成為做簫的材料。大段地對竹的描寫,是為寫簫作鋪墊,與下文美妙的簫聲相忽應,使之成為全賦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第二段寫簫的製作及吹奏者。簫的製作精良,裝飾巧妙,花紋鮮明美麗,如握於手,愛莫能釋。那吹奏者,由於眸子失去精光,悲憤鬱結於胸。

「形旖旎以順吹兮,瞋㖤㗅以紆鬱」,他彎曲著身子,滿含著悲憤,鼓腮作氣順勢吹去,抒發出胸中的郁懣。將人物命運、吹奏神態和音樂旋律融為一體。第三段寫簫聲的變化,極盡其妙。落筆處,繁音殊調翻騰著、飄妝著,喚起讀者對那些美好音樂的聯想和回味。它忽而伴舞,忽而伴唱,忽而獨奏,一曲又一曲,那優美的旋律縈繞耳畔,充滿著聲的神韻,聲的美趣。

為了使文字再現音樂形象,作者採用了聽聲類形,通感的表現手法。取類極其廣泛,大自然的春風、雷鳴、流水、樹木以及雜亂什物,人類社會的父子人倫,壯士、君子之氣質等等,用以展現音樂所表現的各種形象和意境,傳達出音樂的節奏和旋律。第四段寫簫聲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藝術感染力。「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列數簫聲對貪婪者、凶狠者、殘暴者和放縱者各類人物的道德感化。追溯歷史,簫聲會對舜之父母、堯子舜子、夏桀、盜跖等起感化作用。

「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啾咇㘉而將吟兮,行鍖銋以和囉」,都講音樂的感人魅力。但如何具體表現這種魅力,正面描寫難於表達或易落於平淡,於是作者用擬人手法,傳神地描繪出蟲子聞簫聲那停步不前,如癡如呆如夢如醉,瞪目忘食的神情。蟲子尚且如此受感動,「感陰陽之和而化風俗之倫」的自不待言。這烘雲托月之筆,大大地突出了簫聲對人的藝術感染力。虛則詳寫,實則略寫,虛實詳略恰到好處,賦予作品極大的表現力。尾聲再寫簫聲,或奔騰跳躍,或徘徊往復,最後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全賦取材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樂器洞簫來描摹、詠贊,詞藻華美又生動形象,用語準確而又鮮明,無堆砌之弊,卻極盡精巧之致,措辭用語之妙,足以令人歎賞,而又音調和美,句式整飭,雖駢偶而不呆板凝滯,寫簫的材質之美、製作之美、名稱之美和千變萬化動人心弦的聲音藝術之美,描繪了一幅幅有聲、有境、有情、有人物及其行動的聲樂畫面,收到了音樂化、詩化、畫化、情趣化的效果,,塑造了一個完整的洞簫的形象,寫得生動感人,極富表現力。

相關內容: 王褒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