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頎(690年~751年),漢族,郡望趙郡(今河北省趙縣),河南穎陽(今河南省登封市)一帶人 ,唐代詩人。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曾任新鄉縣尉,後辭官歸隱於穎陽之東川別業 。李頎擅長七言歌行,邊塞詩,風格豪放,慷慨悲涼,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主要作品《李頎集》。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頎的《望秦川》,一起來看看吧!
望秦川
李頎〔唐代〕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歸歟歎,淒其霜露濃。
此詩是詩人將歸東川臨離長安時,眺望秦川之作,它以明淨的色調,簡潔的筆觸,描繪出長安一帶山川明淨而闊朗的秋天景色。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長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帶,秋風蕭瑟、淒涼寥落的景象。前四句描寫的景物明淨、壯麗,體現了作者對京城生活的留戀與不捨之情;後四句描寫的景物蕭條、清冷,體現了作者去官途中的悵惘和淒涼之情。全詩寫景細緻,筆墨簡淡,線條清晰,情景交融,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清晨,遙望遼闊的秦川大地,太陽剛剛從東面蒼涼的峰巒間隙中顯露出來,照得長安、渭水一片蒼翠。一個「迥」字,將渭河平原的遼遠開闊,準確地表現了出來。紅日東昇,本是極其絢麗多彩的景色,但是由於詩人的心境不佳,這美景也隨著蕭瑟的秋風顯得肅穆蒼涼。
太陽升起來了,將大地照得十分清潔、明淨,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遠處山蔥草翠,近處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連綿的城闕正是帝都長安。這「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句中的「淨」字和「重」字,將長安城周圍的莊重肅穆,秋色的蒼勁淒清,傳神地點染出來。
接著,詩人進一步渲染秋的悲涼氣氛,「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五陵」, 指長安城北、東北、西北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長陵(高祖劉邦)、安陵(惠帝劉盈)、陽陵(景帝劉啟)、茂陵(武帝劉徹)、平陵(昭帝劉弗陵)。漢代豪門貴族曾聚居於此。這兩句是說,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風襲來,竹搖葉動,蕭蕭颯颯,五陵松柏,蓊鬱蒼翠,微風吹動,松濤聲響,更給長安增添了幾分寒意。
前面的詩句在著意渲染氣氛,結尾兩句則是要說明寫此詩的原意。詩人「望秦川」是因為「客有歸歟歎,淒其霜露濃」。詩人才華出眾,為時人所推重,四十五歲中進士後,只任過新鄉縣尉那樣的小官,而且長期不得陞遷,而現在就要返鄉,詩人鬱鬱不得志而有「歸歟」之歎。「客」是作者自指,因為當時在外作官是作客他鄉,辭官回鄉叫「歸」。「淒其」就是淒然,心情悲涼的樣子。「霜露濃」是比喻官場上不得志,就像是遭受風霜雨露那樣,萎靡不振失去生機。尾聯是全詩的主旨,表明了作者辭官歸隱的決心。
這首抒情詩,對秋景的描述極為生動細緻的,它不但用悲涼的氣氛烘托了詩人的心境,而且將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獻在讀者面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詩篇。
相關內容: 李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