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道所作的《示三子》,寫出詩人對妻兒真切之摯愛

陳師道所作的《示三子》,寫出詩人對妻兒真切之摯愛

陳師道所作的《示三子》,寫出詩人對妻兒真切之摯愛

古詩賞析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與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李廌合稱「蘇門六君子」,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陳師道所作的《示三子》吧。

陳師道學詩,初學黃庭堅,摹其拗澀,卻乏積累,流於斷續;後學杜甫,宗之格調,卻失沉穩,略顯單薄。固然如此,卻能採集眾長,把握杜甫之氣韻,追躡山谷之博雅,自成一家。後來,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樹立「一祖三宗」,一祖為杜甫,三宗為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

陳師道的仕途之道,如果仔細察看,便知道實在是窮書生的真實寫照。他所授的官職: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死而未赴)等職,都與教書育人有關聯,但陳師道其人位雖卑,卻正義感十足。其業師為曾鞏,與蘇軾走得近,而他們向來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於是他也被打上了元祐黨人之記號。

陳師道的妻子是郭概的女兒,與趙挺之是連襟;說趙挺之大家可能不熟悉,不過此人有一個身份: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公公。這個趙挺之挺王安石變法,對蘇軾和黃庭堅之流大肆打擊,可以說有些瘋狂。陳師道因此和他勢同水火,關係非常僵硬。後來,陳師道要「郊祀行禮」,時在寒冷冬天,可惜家貧連棉襖都沒有一件。陳妻怕丈夫受凍,就自作主張跑去趙挺之家借棉衣。陳師道知道後,不僅堅決不穿,並且恨聲道:「汝豈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結果,因凍受寒得病而死,年僅四十九歲。

陳師道其實是書生意氣的,他根本上是只醉心於詩詞文章,對於政治可謂是一竅不通。可惜黨爭之殘酷,與他願意不願意沒有關係,他只能忍受因此而帶來的苦痛。

《示三子》

[宋]陳師道

時,三子已歸自外家。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陳師道一生安貧樂道,這個評語很官方。其實,他就是一個窮書生。窮到什麼地步呢?連自己的妻兒都無法贍養。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陳師道的老丈人郭概官調提點成都府路州狄,由於要照顧母親,陳師道只好讓自己的妻子和一女二子隨外祖父入天府。直到元祐二年(1087年),陳師道在蘇軾的舉薦下充任徐州教授,才把妻兒接了回來。對於這件傷心的事情,陳師道曾寫詩紀之,一首是《別三子》,悲離別,另一首就是《示三子》,喜相逢。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詩的開頭兩句,詩人從時空上的「遠」、「近」角度切入,詳細描寫當初離別和現在歸來之時的心情。當我送別,看著你們離開去往遠方的時候,就嘗試著慢慢地把你們遺忘掉,不要再絕望地想起在一起快樂的時光,可是,當知道你們就要歸來,在漫長等待回來的日子裡,我卻又忍不住開始想念你們。由於時間和空間阻隔,骨肉分離於千山萬水之間,但是卻無法分隔血濃於水的親情。

明明牽掛卻說「相忘」,不過是一種心靈上的自我麻醉,正因如此,所以才有後來知道妻兒歸來時的「不可忍」。真情入心,鐫刻在髓,是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隔絕。這正是此兩句的內涵所在,有「近鄉情更怯」之意味在。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如果上面兩句是跨越時空的情感再現,那麼此兩句,則是當下情景的具體描繪。現在,你們都已經站在了我的面前,看著長大許多的你們,眼睛不眨地看著你們模樣,使勁想要忍住內心的那份喜悅之情,可是忽然之間,我覺得人世一切都不再那麼重要,只要此生可以擁有你們,便已經知足,想到此,淚水瞬間打濕了我的雙眼,讓你們的面目變得模糊不清。

詩人對兒女的摯愛之情,和遺憾之意,於此盡皆表露無遺。畢竟已經分開將近四年,詩人在《別三子》中曾寫有「小兒襁褓間,抱負有母慈」,所以才有如今歸來之時「眉目略不省」之語。短短兩句十字之內,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化繁為簡,從最醒目處著手刻畫,從而寄寓深情厚意於細微之處,愈見其用心之苦。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所謂「喜極而泣」,縱千言萬語,「竟無語凝咽」,正是眼前狀況。你們能夠回來,能夠出現在我的眼前,這是多麼令我開心的事情,我很激動,因此而哽咽,話語變得無足輕重,簡直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直到眼淚流盡,臉頰上的淚水被風吹乾,我才開始相信你們確實又回到我的身邊,於是才展開悲容,舒心一笑。

詩人緊接以上兩句,繼續描述久別重逢時候的場面。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鏡頭緩慢拉近,然後給上一個特寫。翕張之嘴唇,此時無言;臉龐之淚珠,此刻皎潔。正因其下筆極為細膩,欣賞者亦感同身受,可以深刻體味到此時此刻,詩人內心情緒之激烈,情感之澎湃。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最後兩句,是對詩人情感的一個總結。詩人的情緒已經相對平靜下來,可是他還想要確認一番。拉扯著你們柔軟的小手,輕撫著你們稚嫩的小臉,傾聽著你們清脆的笑語,我才清楚地知道這一切不是夢境,可是回想你們離開我的日子裡,那些充滿離情與悲傷的舊夢,我的心情依舊波動太大,久久難以平息。

有人說「恍然若夢」,大概就是說的詩人現在的心理活動。「了知」,說明其清醒,「未穩」,表明其懷疑,大有「恍兮惚兮」之無端;事實卻是用這種游離狀態,來映照詩人忍受別離之悲苦,映襯詩人對妻兒真切之摯愛。

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卻無法盡到撫養的責任,詩人的內心裡一定漾滿了痛苦。這種無能為力長時間伴隨著陳師道,最後甚至因為貧窮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這是生之艱辛,亦是命之淒涼,是生命的大悲苦。這是時代造成的悲哀,更是個人際遇的無奈,在洶湧起伏的歷史變幻裡,個人的力量表現得太過渺小,根本不值一提。

在本詩裡,詩人真摯的情感,通過質樸平實的語言,被一一表達出來,閱讀詩歌者彷彿身臨其境,親眼看見一個滿臉內疚之色的父親,手拉著三個孩子的小手,喃喃自語都是愧,娓娓道來皆為情。

這樣情緒飽滿,真實凝練的詩作,在陳師道的詩詞之中,其實並不常見。或許,正因為與個人遭遇有關,所以詩人在寫作的時候,情感迸發瞬間,已經忘記了什麼作詩之方,為詩之法,從而以情入詩,愈見其情;以真入詩,更加其純。

當然,詩人不可能真的不使用寫作手段,只不過用的很是巧妙,做到了重劍無鋒,大巧若拙,所以看上去才不那麼明顯。閱讀詩歌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晰察覺詩人內心的激烈情感,十分複雜,有愧疚,更有愉

悅。詩人使用樸實的字詞,喋喋絮語,通篇反常之態,一波一折,卻收放自如,把詩人相逢之時的矛盾心情表現得非常真實。

相關內容: 陳師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