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唐代張暈所作,表現出內心的憂傷

《詩》唐代張暈所作,表現出內心的憂傷

《詩》唐代張暈所作,表現出內心的憂傷

古詩賞析

張暈,又名張翬,唐朝詩人,開元時期進士,與唐朝詩人蕭穎士同年,有交誼。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張暈所作的《詩》吧。

人生多失意之時之事,各人自有排解方法方式,有人愛好引吭高歌,有人喜歡揮毫潑墨,也有人酷愛吟詩作賦,可謂「蝦有蝦路,魚有魚途」,又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管怎樣一種愛好,只要對自己的身心發展能夠起到良好效用,都是值得提倡的,也是需要給予發揚光大的。畢竟,人生不如意事常八玖,只能強迫自己去尋找那剩餘的一二高興事。

《詩》

【唐】張暈

茫茫煙水上,

日暮陰雲飛。

孤坐正愁緒,

湖南誰搗衣?

張暈與唐朝詩人蕭穎士有交情,蕭穎士有詩《張暈下第歸江東詩》云:「俱飛仍失路,彩服邇清波。地積東南美,朝遺甲乙科。客愁千里別,春色五湖多。明日舊山去,其如相望何。」

首句「茫茫煙水上」,詩人便專注於描繪入目所視自然景色,似乎武術高手的批亢搗虛,顯得分外有首幾分勁道,暫時養足了某些必須的精氣神。煙霧虛浮,縹緲不定,水勢浩渺,廣大無邊,目睹此情此景,頓覺人生蒼茫;似乎伸手可得,偏偏虛無一片。

開篇一個「茫茫」的使用,奠定了整首詩作的基調,讓人不由內心生發出來諸多莫名情愫。此處,既有對自然景觀的真實摹寫,無邊無際看不清楚;更有感慨人生高邈深遠,從而無所定居的彷徨之感。人生天地間,本就一過客,能夠把握住的,到底又有多少呢?天涯羈旅,劫後餘生,最終無依無靠。

次句「日暮陰雲飛」,詩人調動筆墨,轉向繪製時間的流動。從前面的煙水茫茫,空曠無際,到得此處的暮色蒼蒼,雲飛雲散,感喟著時光的無情無義。日薄西山,昏黃的暮色,彷彿高明的畫師在調色板塗抹著幕布;陰雲密集在天空之上,流風吹了過來,輕易便把它們給吹得四散開去,難再匯合。

陰雲,是現實沉重的回憶;日暮如夢,是終將醒轉的幻境。這一幕,似曾相識,是自然裡面的真實刻畫,卻又是如此虛妄,更像一個高明的預言,在昭示著生命的諸般苦難。雲聚雲散,花開花落,佛說:人生皆苦;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能夠躲避的,終究不是我們的人生的際遇。

三句「孤坐正愁緒」,寫詩的步驟到達在這裡,詩人方才緩緩地收攏住自己的情緒,開始向我們坦露出他的真情實感。不過,這是一個帶有某些比較消極的情緒,準確點兒說,是陷入某種人生低潮之時的感情呈現。形單影隻的坐在這裡,沒有人可以陪伴,沒有人能夠傾訴,孤單的憂愁襲擊了落寞人的心靈。人生飄渺,大多如此。

在前面兩句之中,詩人大肆縱筆描摹自然景色,用以抒發內心裡隱藏著的某種情愫,並且培養著讓它慢慢地滋生。只有到了這一句的時候,才水到渠成地引出自我的情感大爆發,不突兀,有鋪墊,所以愈加真誠實在。一個「孤」字固然比較俗氣,但卻依舊十分貼切地展露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寂寥之情懷。

末句「湖南誰搗衣」,其實是詩人為了更好地點出此刻內心的憂傷,所以在最後一句裡引用了古典詩歌常用的意象「搗衣」。「檐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謝惠連《搗衣》),「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子夜吳歌·秋歌》),淒冷的砧杵聲因此又被稱為「寒砧」,往往用來表現徵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

這裡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常常要在月明之夜搗衣呢?其實答案很容易猜測,就是為了節省燈油。很現實的問題,很直白的回答。世事本就如此,哪有那麼多真相;真相往往就是用來騙人的。

縱觀此詩,詩人使用明白曉暢的語言,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特別講究情與景相結,景與情相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內,固然在情感傳遞之上略顯生硬,但並不會影響到感情的充分表達。午後小睡起來,偶爾閱讀此類小詩,且不用大費腦筋,豈不快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