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字子安,擅長五律與五絕,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他的送別詩氣勢磅礡、雄渾壯闊,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王勃所作的《別薛華》吧。
離別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生離與死別均是離別,只不過前者較為溫和,後者更加直接,給人帶來的痛苦與折磨也更加深刻。因此才有了「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這樣令人痛斷肝腸的詩句,於是,「送別」這個題材廣泛存在於浩如煙海的詩詞當中。
在送別詩中,可謂名篇頻出。而王勃則憑借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了送別詩的奠基之人、扛旗之人。這首詩之所以成為經典的送別詩,讓王勃火了一把,或者是因為那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達了詩人意氣風發,對前途充滿希望的瀟灑豁達之情。但是,當詩人的人生遭遇「滑鐵盧」,官場失意,前途堪憂的時候,也曾憂鬱惆悵,也曾傷心落淚。這時候所寫的詩也就「淒淒慘慘,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慼慼」了!
話說,當時王勃在沛王那裡擔任暑府修撰一職,文筆卓著,頗得沛王賞識。諸王們都喜愛鬥雞,王勃便開玩笑,寫了一篇《檄英王雞》。這種惡搞,無非文人們自娛自樂,不料,領導想多了生氣了——唐高宗大怒:「你這是挑撥王子們之間的矛盾!!破壞王宮的安定團結!」
中國人,一不留神就倒霉,防不勝防。罪名一旦上升到政治高度,王勃的一生基本上注定要完了,雖然他才二十幾歲。對於王勃這樣的素有大志、少年時就盛名行世、卻因為一件小事就從此不得重用的人來說,其內心之苦,可以想像。所以,當他送別同鄉、通家,也是良友的薛華時,不覺淚流滿面,寫下了令人傷感的《別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淒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抒寫離情別緒之作,歷代詩歌中不計其數。但是,「詩要避俗,更要避熟」(劉熙載《藝概·詩概》)。《別薛華》則堪稱是一首含意雋永,別具一格,意境新穎的送別詩。通過對友人薛華的勸慰,傾吐了仕途坎坷的悲憤,表現了知心朋友之間休戚相關的深厚情誼。
首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兩句即切題,借送別之路抒發了世路艱難的人生感慨。「送送」極言作者不忍朋友離去之情。「多窮路」語含雙關之意,既指送別之路的荒寂,又比喻仕途之多艱。次句,既表現詩人對於友人旅途生活的關心,又形象地比況了友人人生征途的艱難。「窮」、「獨」二字,用筆如神,創設了淒冷的氣氛,奠定了全篇的基調。
頷聯「悲涼千里道,淒斷百年身。」兩句延續了首聯的情感,講述這漫漫長路,即使百年長壽的身體也無法吃得消,表達詩人對自己的不順仕途有著刻骨之痛,也是對友人的深深擔憂,句句肺腑之言,感情真摯。
頸聯「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這兩句,讀來似乎與「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有著同樣的真摯感情,無論相隔多遠彼此之間的心是在一起的,無論在哪裡朋友的友誼是不會消失的。其中的「共苦辛」用接近於白話的方式深刻地表達了兩位好友之間同甘共苦的深厚友誼,令讀者讀後不禁落淚。
尾聯「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兩句:離開的人,還是留下的人,彼此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杜甫《夢李白》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便是這個意思。而這篇在訣別之時,斷言彼此都將互相入夢,既明說自己懷友之誠,也告訴對方,我亦深知你對我相思之切。「俱是夢中人」的「俱」字,似乎雙方對等,而由作者這方面寫出,便佔得了雙倍的份量。
這首詩少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裡的曠達樂觀,彼時的壯志豪情不復存在。相較之下,在這一首《別薛華》詩中,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詩人的壯志難酬。特別是在詩中的結尾,詩人將一切歸咎為一場夢,既寫出了人生虛無縹緲的特性,也表達詩人自身對現實價值和人生理想的懷疑和消解。似乎也表達詩人最終只得將一切痛苦歸咎於人生的夢境,為結尾蓋上了一層朦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