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本站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張九齡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張九齡,唐代大詩人,大文學家,同時也是唐朝開元盛世的宰相!其自幼天資聰慧,才智過人,五六歲時便能吟詩作對,七歲出口成章,九歲能書寫有主見和想法的文章,十三歲時就能作出非常不錯的文章,一時之間被世人捧為神通般的存在!而張九齡不光先天條件優越,後天的努力更是強於他人,有文獻記載,在他少年時就常與廣東刺史王方慶互通書信,主要是張九齡寫信求助請教王方慶一些難解之事,王方慶對此盛讚,並定論此子日後定有大作為!
果不其然,張九齡沒有辜負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也沒有荒沒他人的讚許,在他二十四歲時第一次進京赴考便進士中第!其學識被當時的主考官,唐朝負有盛名的文豪沈佺期所賞識,從此張九齡正式步入仕途之路!後來機緣巧合,張九齡被張說所結識,張說是當時的宰相,也是唐朝文人的領袖人物,博學多才,在朝中多有建樹!張說是在一次偶然中賞閱了張九齡的文章,這一閱就對他的見解大為讚賞,決心提拔重用!
就這樣,張九齡的仕途之路有了張說的提攜,可算步步高陞,在張說死後,張九齡被拜為唐朝宰相,然而張九齡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浮躁自傲,秉公職守,公正不阿,為人做官都是以自律為前提,因此,他也算是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賢相,他的作為深受世人愛戴和敬仰,成為中國史上為數不多的名相之一,唐朝詩人王維和杜甫都有詩作留世稱讚張九齡!
張九齡的作為不只局限於為官之道上,他的文學成就也是非常高的,他的詩作,大多成為傳世名篇,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絕世佳句,至今讀來都是朗朗上口,他所著的《感遇》十二首,位列《唐詩三百首》的第一位,與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齊名,可以說張九齡是張說之後,又一位既有權又受人欽慕的文壇宗匠!今日小編所帶來的這首詩,便是出自張九齡的《感遇》中,是其中的第七首,此詩由橘樹有感,由感而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名作!
感遇十二首(其七)唐 · 張九齡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這是一首詠贊橘樹的詩作,讀到此詩難免會讓人想到楚辭中屈原所著的那首《橘頌》,《橘頌》中開篇講到「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一志兮。」天地孕育的橘樹,生來就適應這方水土。稟受了了不再遷徙的使命,便永遠生在難楚。根深蒂固難以遷移,立志是多麼的專一!而張九齡這首詩中「丹橘」的形象便是如此!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江南之地有丹橘樹,經過冬天的洗禮依然常青!
丹橘之樹生長於江南之地,她眷戀故土,根深蒂固,生命力旺盛並且不畏嚴寒,根葉茂盛,四季常青。這兩句主要強調了丹橘的特點和堅韌的生命力,「猶」字主要強調她四季常青的樣子,並不是經冬以後會變得更綠!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常青並不是依靠土地氣候暖和,而是她具有松柏的品性!
張九齡的家鄉在廣東,他生於南方長於南方,而橘樹也是南方的產物,其實他在此寫丹橘也有暗陳心跡之意。丹橘的常青,並不是氣候溫和所導致的,而是她有一顆堅韌的心,並且秉性剛強,其性可與松柏比之。由此可見,詩人稱讚橘樹的剛強性格和高潔心靈,到有自示其自己之意!「歲寒心」出自典故「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在這裡專指松柏的高潔心靈!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可以將甘美的果實推薦給嘉賓上客,奈何山重水復,路途遙遠!
丹橘的剛強性格和高潔心靈可比松柏,卻又勝於松柏,因為她能將甜美的果實分享給嘉客,可見丹橘的胸襟寬廣,秉德無私。然而,詩中直接來個大轉折,有此胸懷卻因路途遙遠,山重水復而終被破夢。這一處的轉折,詩人自喻自己的滿腹經綸,一腔抱負卻得不到朝廷賞識和重用,想要報國卻無門能入,那種憤懣不平的情感,一覽無餘!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命運循環無跡可尋,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由於丹橘的夢想不能達,詩人發出自歎,卻又因此思考了出了一番哲學道理,這些遭遇只不過都是命運所致,箇中的得失,有如天地運轉,沒有規律可循,也探不出個究竟,只是可遇不可求罷了!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只是徒說桃李有果有林,誰又知道丹橘的佳實與濃陰!
桃李滿園,借受世人讚賞,可丹橘又比他們差在哪呢?人們都愛桃李,都言桃李好,可丹橘的佳果和濃密的樹蔭為什麼世人就不識得呢?此處結尾,詩人仍是一句牢騷語,將丹橘比作自己的詩人,有此佳實和濃陰,卻是無人能識得,正是自己的滿腔抱負無人識得一樣!
張九齡的《感遇》詩,托物言志,抒懷感事,以格調、和雅高潔、婉而多諷見稱,這首第七首《感遇》尤顯含蓄冷峻,寄意遙深又暗藏瘋喻,應算詠物詩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