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離魂》是元代鄭光祖所撰的元雜劇,與《拜月亭》《西廂記》《牆頭馬上》稱為四大愛情劇。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鄭光祖的《倩女離魂》雜劇當是參照趙作及有關說唱材料改編而成的。
劇本寫張倩女與王文舉系指腹為婚,王文舉長大後,應試途經張家,欲申舊約。倩女的母親嫌文舉功名未就,不許二人成婚。文舉無奈,只得獨自上京應試。
倩女憂思成疾,臥病在床,她的魂靈悠然離體,追趕文舉,一同赴京,相伴多年。文舉狀元及第,衣錦還鄉,攜倩女回到張家。當眾人疑慮之際,倩女魂魄與病軀重合為一,遂歡宴成婚。
《倩女離魂》(全名《迷青瑣倩女離魂》)本是出於唐代陳玄祐的傳奇小說《離魂記》。宋代人改編為話本,金代人則編為諸宮調。
元雜劇初期作家趙公輔有同名劇本,但本劇改動了傳奇小說的若干情節,如突出張母的門第觀念:「三輩兒不招白衣秀士」,使張倩女和王文舉的婚姻得不到肯定。
這是倩女憂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她憂慮的第二個因素是怕「他得了官別就新婚,剝落呵羞歸故里」。封建婚姻築在「門當戶對」的基礎上,嫌貧愛富的岳父母,比比皆是,而且高中後拋卻原妻的男子也不在少數。
這使倩女憂思重重,心神不定,靈魂離開了軀體去追趕情人,表現了她對封建門閥觀念的反抗,和對婚姻自主的追求。因此這樣的改編實際上又有創造性。
這是一個富於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鄭光祖以優美的文筆,從兩個方面敘寫了女子在禮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
一方面,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對愛情婚姻的渴望與追求。倩女愛戀的是文舉本人,她不在乎有無功名,擔心的倒是文舉高中後別娶高門。在離魂的狀態下,她大膽衝破禮教觀念,與心上人私奔,遂了心願。
另一方面,現實中倩女的軀體,則只能承受離愁別恨的熬煎,病體懨懨。當文舉中了狀元,寄信給張家,說「同小姐一時回家」時,病中的倩女以為文舉另娶,悲慟欲絕。
顯然,既渴求愛情婚姻,又面對禮教禁錮,這便是封建時代女性的的真實處境。她們唯有在非常的情況下,才能掙脫束縛,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一旦「靈魂出竅」,精神獲得自由,她們便表現得熱情似火,敢作敢為。
在這裡,離開軀體的倩女之魂,寄寓著掙脫禮教枷鎖的女性的心態;至於倩女在家中的病軀,那種幽怨悱惻,淒淒楚楚,正體現出禮教禁錮下廣大女性的百般無奈。
劇中,鄭光祖讓離魂與軀體有不同表現,這一藝術處理,當給明代湯顯祖《牡丹亭》的創作以有益啟迪。
離魂是《離魂記》劇中的主要情節,表現了女主人公張倩女執著的性格,也表現了她追求愛情、追求幸福婚姻的強烈願望。這種願望甚至能使靈魂擺脫受禁錮的軀殼而自由行動,精誠所至,超出人力所及的範圍。類似「離魂」型的故事,《太平廣記》中記有數則,但都沒有《離魂記》寫得出色。
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對這一情節加以充實發展,使故事更為生動,更具藝術力量。他把倩女的軀殼和靈魂,分別作了比較細緻的描寫。
一方面,靈魂離軀體而去追趕心愛的人,儘管經受了月夜追船的心驚膽顫的場面,經受了王文舉對她的責難,始終不改初衷,堅持著「我本真情」,「做著不拍」,終於遂了心願;另一方面,軀體卻臥在床,恨綿綿,思切切,經受折磨。
這樣對比的描寫,也就增強了作品的藝術力量。
相關內容: 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