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軍書扇圖》是明代畫家仇英根據右軍書扇故事創作的絹本設色畫作,現藏於上海博物館。仇英曾多次創作這一題材的畫作,傳世的有兩幅,分別藏於上海博物館和雲南省博物館,現介紹的是藏於上海博物館的。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此圖繪寫膾炙人口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書扇的故事,筆墨技法為兼工帶寫的面貌,已脫出摹古的格局。整幅畫面,各個人物神態生動,環境氛圍契合情節,筆法剛柔相濟,墨色濃淡虛實相參,可稱是一幅有情有景有意蘊的人物故事畫。
畫面內容
畫家仇英擷取這一題材作畫,顯示出了他在表達故事情節和刻畫人物性格方面的嫻熟技藝和獨特的匠心。畫面描繪山隈一角,依山傍水,修竹臨流,境界清幽恬靜。環境的佈置十分切合王羲之樂於游弋山水的高雅志趣。山石下竹林中,羲之頭束折角巾,身穿寬袖長袍,悠然地坐在鼓凳上,一童兒侍立在旁。白髮蒼蒼的老媼面向書法家拱手作揖,身邊放著一筐竹扇。
這裡,畫家不去描寫右軍正在書扇的場面,而是選取了老媼賣扇獲利後再次求賜翰墨的情節,蘊意更覺耐人尋味。圖中王羲之眉清目秀,一綹長鬚垂胸,意態含笑自若。書法家才高學富、瀟灑中略帶自負的神情躍然紙上。而老媼則顯出甚是謙恭的樣子,身軀微屈,抬頭仰視的目光中流露出信服和期待。畫家通過人物內心情緒的細緻刻畫,把王羲之書法名重當代的主題含蓄而又自然地表現了出來。
仇英出身於社會底層,文化根基較淺,故畫上一般不題詩文,有時甚至不署年份,只題名款。該作便是一幅未署年份的作品,因此我們無法準確獲悉此畫作於何年。但根據畫中的筆墨特徵可以推測,這幅《右軍書扇圖》應是仇英步入中年後,畫風已臻成熟時期的佳作。
右軍書扇
《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王羲之)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為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這段文字記述的是「書聖」王羲之見一位老婦人所賣的竹扇簡陋,難以換米度日,頓生憐憫之情,書扇以扶貧濟困的故事。這個故事成為後世許多畫家鍾情的創作題材。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有「書聖」之稱。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二聖。
明代仇英曾多次繪寫《右軍書扇圖》,傳世的有兩幅,分別藏於上海博物館和雲南省博物館。這兩幅人物畫題材相同,筆墨韻味卻相異:前一幅是「粗筆」寫意,蕭疏簡遠;後一幅屬於「細筆」,精緻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