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著名樸學大師閻若璩生平簡介 如何評價閻若璩?

清初著名樸學大師閻若璩生平簡介 如何評價閻若璩?

清初著名樸學大師閻若璩生平簡介 如何評價閻若璩?

歷史名人簡介

閻若璩,字百詩,號潛丘,生於明崇禎九年(163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山西太原人,僑居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簡介

崇禎九年(1636年)十月十四日(11月11日)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家學淵源,使閻若璩自幼就置身於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之中,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

順治八年(1651年),15歲的閻若璩以商籍補山陽縣學生員,此後更是鑽研經史,深造自得。他立志博覽群書,曾經集陶宏景、皇甫謐的名言「一物不知,以為深恥;遭人而問,少有寧日」題於柱上,以此來鞭策自己發奮學習。

康熙元年(1662年),閻若璩改歸太原故籍。以後,他數次返籍鄉試,但都名落孫山。值得慶幸的是他也並未虛行。康熙二年和十一年(1672年),他兩次到太原松莊拜會了傅山,兩人切磋學問,考辨金石遺文之學,情誼篤厚。康熙十一年,他第四次返歸故里,恰逢顧炎武游太原,他們一道考晉祠古跡,辨晉水源流及太原之沿革、唐晉之分封。康熙十七年(1678年),詔征博學鴻儒科,閻若璩應薦赴試,落策後仍寓居京師,日以論學為事。

熙四十三年(1704年)正月趕赴京師,三月,被胤禛請至府邸,尊為上賓,六月八日(7月9日),閻若璩因醫治無效卒於京師。胤禛遣官經紀其喪事,並親撰輓詩及祭文,稱他「讀書等身,一字無假;積軸盈箱,日程月課;孔思周情,皆大言深」。

閻若璩平生治學強調讀書,反對空談,考證方法比較精密,是漢學發軔時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所撰《尚書古文疏證》八卷確證東晉梅賾所獻《古文尚書》為偽,又撰《四書釋地》,校正前人關於古地名附會的錯誤,其他撰著有《潛邱札記》等,均對後世學者有較大影響。

人物評價

閻若璩是我國清初一位著名樸學大師。他畢生研究經學、古地理學,治學嚴謹,善於思考。他常說:「讀書不尋源頭,雖得之殊可危。」

閻若璩一生勤奮治學、著書,除著有《尚書古文疏證》外,尚有《四書釋地》、《潛邱札記》、《困學記聞注》、《孟子生逐年月考》、《眷西堂集》等。他治學嚴謹,「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據」,「無一字假」。這種學風,對乾嘉學派的形成影響很大。

黃宗羲:「一生疑團,見此盡破矣!」

愛新覺羅·胤禛:讀書等身,一字無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

紀昀對他在考據學上的貢獻給予很高評價:「百年以來,自顧炎武以外,罕能與之抗衡者。」

近代學者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評述說:「閻百詩的《尚書古文疏證》,不能不認為是近三年學術解放之第一功臣。」他在考證方面的成就,使他成為一代宗師。

後世紀念

閻若璩逝世後,淮安人對他十分崇敬與懷念,在新城文昌宮內為他建了「閻先生祠」,供人憑弔祭祀。到了清末 光緒初,段朝端、徐嘉等人因為「閻先生祠」地點過於偏僻,倡議改在城內奎文書院(遺址在今淮安市中學)並附祀已故淮安地方文人李鎧、張弨、顧諟、楊開源、任瑗、吳玉搢。建成後,由路伾(峽)題額,名為「閻征君暨六先生祠」。

光緒22年(1896),山陽縣知縣盧維雍捐銀七十兩給閻征君祠,銀存於典鋪,每年以利息作祭祀費用。光緒27年(1901年),河下王全熙邀集一些文人,募集經費,在河下竹巷狀元裡閻若璩故里另建「閻征君祠」,事未辦成即病逝。後來他的兒子王朝征繼續操辦,終於在光緒34年(1908)建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名人簡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