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是由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主要記述了東漢195年的史事。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後漢書·許劭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少峻名節,好人倫,多所賞識。
初為郡功曹,大守徐璆甚敬之。府中聞子將為吏,莫不改操飾行。同郡袁紹,公族豪俠,去濮陽令歸,車徙甚盛,將入郡界,乃謝遣賓客,曰:「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遂以單車歸家。
劭嘗到穎川,多長者之遊,唯不候陳寔1。又陳蕃2喪妻還葬,鄉人畢至,而邵獨不往。或問其故,劭曰:大丘道廣,廣則難周;仲舉性峻,峻則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
劭從祖敬,敬子訓,訓子相,並為三公,相以能諂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數遣請劭。劭惡其薄行,終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壯直有高氣,劭初善之,而後為隙,又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司空楊彪辟,舉方正、敦樸,征,皆不就。或勸劭仕,對曰:「方今小人道長,王室將亂,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廣陵。徐州刺史陶謙禮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聲名,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勢必薄,不如去之。」遂復投揚州刺史劉繇於曲阿。其後陶謙果捕諸寓士。及孫策平吳,劭與繇南奔豫章而卒。時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稱平輿淵有二龍焉。
(節選自《後漢書卷九十八》)
[注]1陳定:字仲弓,穎川許昌人,桓帝時曾任太丘縣令,以平正聞名鄉里。2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為人剛正,以氣節名世。
譯文:
許劭最初擔任汝南郡的功曹,太守徐謬很敬重他。府中官員聽到許子將做了官,沒有人不改變自己的操守,掩飾自己的行為的。汝南郡的袁紹,是豪門貴族中任俠的人,他從濮陽令卸任回家的時候,車隊當道,隨從眾多,將進入汝南郡的時候,竟然辭謝賓客,遣散隨從,說:我這樣的車隊和服飾(排場)怎麼能讓許子將見到?於是輕車簡從地回到家鄉。
許劭曾去穎川(穎川郡,轄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與很多有德行的人結交,唯獨不去造訪陳定。另外陳蕃喪妻後回鄉歸葬故里,鄉人全來(弔喪),卻只有許劭不去。有人問許劭這樣做的緣故,許劭說:陳太丘交遊太廣,難以周全;陳仲舉生性大嚴厲,少有通融。所以我不去拜訪他們。許劭(對時人)所作的多數判斷衡量便是如此。
曹操尚未出名的時候,常常言辭謙恭,禮物豐厚地(見許劭),求許劭為自己品評。許劭鄙視他的為人,因而不願意為他品評,曹操就找到可乘之機,脅迫許劭,許劭無可奈何,只得說:你是太平之世的奸賊、動亂之世的英雄。曹操聽後非常高興地走了。
許劭父親的伯父是許敬,許敬的兒子是許訓,許訓的兒子是許相,這三個人都做了朝廷的三公(大尉、司徒、司空)。許相靠著善於諂媚侍奉宦官,所以自己得到了朝廷的封侯,他數次派人請許劭。許劭憎惡他品行不端,始終沒有去看他。
許劭的邑人李逵,豪邁剛直氣節高尚,許劭開始對他親善,但後來因為與他有了隔閡(結卞了仇怨),加上與堂兄許靖不和睦,當時的議論因為這兩件事有些看不起他(許劭)。當初,許劭與許靖都有很高的名望,喜好共同審核評論鄉里的人事,每月總是更換品評的話題對像),所以汝南地區民間有月旦評的說法。
司空楊彪徵召他為屬官),地方按照方正、敦樸的科目薦舉他,朝廷直接徵召他,許劭都不就任。有人勸說許劭做官,許劭回答說:現今小人道路深長,朝廷將要動亂,我打算到淮海去躲避,保全我的一家老幼。於是南行至廣陵(廣陵郡,轄境在今江蘇安徽交界處)。徐州刺史陶謙對他以禮相待,待遇優厚。許劭感到自己不安全,告訴他的門徒說:陶恭祖外在的表現是仰慕有名聲的人,並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招御我雖然優厚,將來勢必會變得虛假刻薄。我不如離開他。於是去曲阿縣(今江蘇丹陽縣)投奔揚州刺史劉繇。此後陶謙果然把眾位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抓了起來。到了孫策平定東吳的時候,許劭與劉繇向南跑到豫章(豫章郡,轄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帶),接著死在那裡。時年46歲。許劭的哥哥許虔也很出名,汝南人稱平輿的深潭裡出了兩條龍。
相關內容: 後漢書 、